清平乐·风鬟雨鬓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阑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头发被风吹得凌乱,又被雨水打湿,偏偏每次都不准时出现。疲倦地靠着玉栏看月晕,轻声细语着,香气临近。轻柔的风吹过窗帘,彼此的心意却好像隔着天涯海角。从此以后,只能在春天的离别时刻,与梨花共度黄昏。

去完善
释义
1.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等。
2. 风鬟雨鬓:形容女子头发蓬松、发髻纷乱的样子。
3. 偏是:偏偏是,表示某种情况经常发生。
4. 无准:无法预测,不固定。
5. 玉阑:玉制的栏杆,这里指月亮周围的光晕。
6. 月晕:月亮周围的光环现象,古人认为这是一种不祥的征兆。
7. 容易语低香近:容易说出心事,与亲近的人在一起。
8. 软风:轻柔的风。
9. 心期:内心期望。
10. 伤春: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
11. 伤别:为离别而伤感。
12. 黄昏只对梨花:在黄昏时分,只能对着梨花寄托情感。

去完善
赏析
《清平乐·风鬟雨鬓》这首词通过对人物外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心中的哀愁与无奈。上阕描述了女子的疲倦容颜和低语场景,揭示了女子孤独无助的心境。下阕以“软风吹遍窗纱”这一细节展示出春日景象的浪漫,却转而指出两人的心期已经隔着遥远的距离,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因别离而产生的悲伤情感。整首词充满深情与感伤,读之令人感慨万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清平乐·风鬟雨鬓》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在康熙年间创作的。这一时期,纳兰性德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任康熙皇帝的侍卫,随皇帝南巡北狩,饱览了山河壮美,同时也深感宫廷生活的沉闷。这使得他在词作中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在这一时期,清王朝刚刚建立不久,社会矛盾复杂,一方面要巩固政权,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同时还要应对民间的反清势力。这种时代背景下,纳兰性德的作品既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他的词作充满了深情,同时也带有一些消极情绪,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悲欢离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