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上知己

标题包含
上知己
十年宦海尘埃客,文墨于人有底功。 天远宁知心匪石,官卑不许气如虹。 唐虽未老行将老,衍不应穷究竟穷。 何日得君天上去,收云拾雨借长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时行(1083-1145),字当可,号缙云先生,南宋著名学者、官员。他出生于浙江义乌,年轻时曾游学于太学,后来中举人,历任州县官职。 冯时行在地方任职期间,关心民生疾苦,勤政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官场中游历了十年,我的才华对他人有多少价值呢? 尽管远离故乡,心志坚定如磐石,但地位卑微使我不能展现自己的豪情壮志。 虽然年纪尚轻,但旅程已近终点,人生的道路似乎走到了尽头。 哪一天我能够登上高位,便能乘风而起,控制云雨,实现宏大的抱负。
去完善
释义
1. 十年宦海:指作者在官场度过了十年的岁月。 2. 文墨于人:写作对于人的作用。 3. 心匪石:出自《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比喻坚定的心志。 4. 气如虹:形容豪放的志气。 5. 唐虽未老:唐朝虽然还没有完全衰落。 6. 衍不应穷:衍生的事物不应该走向衰败。 7. 天上去:指去朝廷得到皇帝的赏识。 8. 收云拾雨:指呼风唤雨的能力。
去完善
赏析
《上知己》这首诗,冯时行通过自己在宦海中的体验,表达了文人墨客在官场中的无奈和困境。诗人感慨时光飞逝,自己已然逐渐老去,但壮志仍在心中激荡。他期盼着有一天能登上高位,发挥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做出贡献。 首联“十年宦海尘埃客,文墨于人有底功。”描述了诗人在官场中沉浮的经历,以及对自己的才华怀有期许。颔联“天远宁知心匪石,官卑不许气如虹。”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即使遭遇困难也不轻易放弃的坚定信念。颈联“唐虽未老行将老,衍不应穷究竟穷。”表明虽然年龄渐长,但仍保持年轻时的激情与活力。尾联“何日得君天上去,收云拾雨借长风。”传达了期待有机会实现抱负,为国家做出实质贡献的愿望。 整体来说,《上知己》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热切追求,展现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的士人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知己》是宋代诗人冯时行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北宋时期。在那时,文人墨客们常常以诗会友,相互交流,因此这首诗可能是冯时行为了表达自己的才情和理想而作。 冯时行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在这个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却并不高,他们往往受到官僚阶层的压迫。在这样的背景下,冯时行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社会的忧虑。 此外,冯时行还受到了当时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民生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