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信可秋夜有怀
又是山寒水绿秋,年华冉冉鬓边流。
一声孤雁人千里,三点寒更月半楼。
宦海浮生成底事,骚人彻骨是长愁。
天空地迥凄凉夜,一曲商歌一掉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又是萧瑟秋日山林绿水间,时光匆匆而逝已白头。
孤独的大雁声嘶力竭呼唤着千里外的同伴,寒冷的月光洒在寂静无声的楼阁。
官场浮华背后藏着多少辛酸事,文人墨客心中的惆怅永不止息。
浩渺星空下,独守凄清的夜晚,低吟一曲悲歌,黯然泪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郭信可:即郭信可,北宋时期文人,与冯时行交好。
2. 山寒水绿:形容秋天山林的萧瑟景色。
3. 年华冉冉:形容时间流逝迅速。
4. 宦海浮生:指官场沉浮不定的生活。
5. 底事:即何事,为什么。
6. 骚人:诗人,文人的泛称。
7. 商歌:古代悲凉之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开篇描绘了秋天萧瑟的景象,暗示诗人内心的忧虑。颔联以“孤雁”和“寒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寥的心境。颈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民众疾苦的担忧。尾联通过描绘宽广的天空和辽阔的大地,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凉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郭信可秋夜有怀》是宋代诗人冯时行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45年左右。此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中原地区饱受战乱之苦。
冯时行,字当可,祖籍四川遂宁,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闻名于世。他曾赴金国担任使臣,回国后痛感国事日非,请缨上阵抗金,终因不获朝廷重用而放弃功名。此后,他隐居于江州(今江西九江),过着恬淡的田园生活。
在金兵南下之际,冯时行与家人亲友分别,独自在异乡度过了一个个萧瑟的秋天。在这期间,他结识了郭信可,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某年秋季,郭信可有感于时节变化和人生无常,写了一首《秋夜有怀》诗送给冯时行。收到诗作后,冯时行感触颇深,遂写下了这首和诗,表达了他对郭信可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国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