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祝融宿上封寺诗
祝融尊与岱宗齐,仙境今容佛屋依。
晓揖日轮知海窄,夜扪星轸觉天低。
风高殿悉杉为瓦,云冷僧常绵作衣。
莫剪光天坛下草,时巡要秣六龙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祝融的地位与泰山齐名,仙境之中如今也容纳了佛教建筑。
拂晓之时,向太阳致意,知道海之宽广;夜晚时分,抚摸星辰,察觉天空的广阔。
狂风呼啸之际,宫殿的屋顶犹如用杉木制成的瓦片;云雾缭绕之时,僧人穿着如丝般柔软的棉衣。
请不要剪断天堂中坛下的青草,因为神灵不时会降临,需要喂饱驾着六龙的使者。
去完善
释义
1. 祝融:指祝融峰,位于湖南省南岳衡山之中,是中国五岳之一;
2. 岱宗:即泰山,是五岳之首;
3. 海窄:这里将海喻为天,意为天空的宽度狭窄;
4. 星轸:指天上的星座;
5. 杉为瓦:用杉树作为瓦片来建造房屋;
6. 云冷僧常绵作衣:形容寺庙中的僧人穿着用丝绵制成的衣服抵御寒冷;
7. 光天坛:指天坛上的光芒;
8. 六龙:传说皇帝的车驾有六匹龙马,这里代指皇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祝融峰(位于湖南省南岳衡山)后,在山上的寺庙中过夜的经历。祝融峰被视为仙境,在这里可以看到日出和星辰。诗人提到寒风呼啸,寺庙的屋顶是用杉木做的,而僧人则穿着用棉花制成的衣物以保暖。在诗的结尾,诗人表示希望不要修剪山顶的青草,因为这样会让六龙马的饲料变得短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祝融宿上封寺诗》是明代诗人刘子澄在永乐年间创作的诗歌。当时刘子澄在朝为官,作为御史的身份多次上疏劝谏皇帝。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登山临水之际的豪情壮志以及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永乐年间,明朝国力正处于鼎盛时期,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君主专制制度使得君臣关系紧张,许多文人雅士心怀忧虑。刘子澄正是其中一员,他借诗歌抒发对时局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通过对祝融山和上封寺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豪放气概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