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鸿宿洲
洲名号鸿宿,流徙合来居。
淮郡侵江密,人烟罩水疎。
无山供笛竹,有港便罾鱼。
壮士休营业,功成返故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洲名字叫鸿宿,人们迁徙而来共同居住。
淮水地区逐渐靠近长江,人们的居住地被水域包围。
没有山可以提供制作竹笛的材料,只有港口可以捕鱼为生。
勇士们停止经营事业,等到成功之后再返回故乡。
去完善
释义
1. 过:路过;经过。
2. 鸿宿洲:历史上的地名。
3. 号:名称;名号。
4. 流徙:因战乱或灾害而迁徙他处。
5. 合:应该;适宜。
6. 淮郡:淮河流域的州郡。
7. 侵:接近;临近。
8. 江密:江水稠密。
9. 人烟:指人家、居民。
10. 罩水:控制水源。
11. 无山:没有山峦。
12. 供笛竹:提供吹奏用的竹子。
13. 有港:港口便利。
14. 便:便于;方便。
15. 罾鱼:捕鱼工具,网状结构。
16. 壮士:勇士;豪杰。
17. 休营:停止事务。
18. 业:事业;职业。
19. 功成:成功;成就。
20. 返:返回;回到。
21. 故庐:故乡的房屋;旧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刘子澄经过鸿宿洲时所见到的景象。首联“洲名号鸿宿,流徙合来居”,介绍鸿宿洲是流民的聚集之地,充满了生活气息。颔联“淮郡侵江密,人烟罩水疎”,描述了淮郡人烟稠密的景象,而鸿宿洲则显得较为稀疏。颈联“无山供笛竹,有港便罾鱼”,通过对比,展现了鸿宿洲的生活条件虽然简陋,但仍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尾联“壮士休营业,功成返故庐”,表达了诗人的期望,希望有志之士能够努力拼搏,事业有成后回到故乡。整首诗歌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鸿宿洲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鸿宿洲》是南宋诗人刘子澄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当时金国入侵中原,山河破碎,民生疾苦,诗人以行旅者的身份,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惨状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在这个特殊时期,刘子澄的人生际遇也颇受战争影响。他曾担任地方官职,了解民间疾苦,努力维护百姓生计。然而,随着战局的恶化,他的官职也受到波及,被贬谪至边远地区。这段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民生的艰辛,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同时,刘子澄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是动荡不安的。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刘子澄作为一名有抱负的诗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关怀。
综上所述,《过鸿宿洲》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的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以及诗人的个人遭遇。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刘子澄独特的诗歌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