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厉漕饮别海棠下索诗 其二

标题包含
厉漕饮别海棠下索诗 其二
著雨胭脂沁玉肌,绝疑妃子醉眠时。 未邀佳客闲来赏,已怪游蜂早得知。 烧烛不妨循故事,卷纱何惜赋新诗。 羡君立就花前句,我欲赓吟思苦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滋润的雨雾如同胭脂,让肌肤如脂如玉。令人怀疑这是否是醉酒的妃子在梦乡中安眠的时刻。她没有邀请游客来欣赏这美景,却已经责怪蜜蜂来得过早。点燃蜡烛也不妨随故事发展,卷起纱窗也不惜为此创作新诗。羡慕你在花前就能吟出美妙的诗句,我在尝试跟上你的节奏时却感到苦思冥想。
去完善
释义
1. "著雨":指下雨,这里形容海棠花在雨中显得娇艳欲滴。 2. "胭脂":在古代指一种红色的颜料,这里用来形容海棠花的颜色。 3. "沁玉肌":指海棠花的娇嫩花瓣仿佛能渗透肌肤,表达对海棠花美的赞美。 4. "妃子醉眠时":比喻海棠花盛开的景象如同美丽的妃子在醉酒后沉睡一样动人。 5. "佳客":指有品位、才华的客人。 6. "烧烛":指燃起蜡烛,意指举办宴会或庆祝活动的场景。 7. "卷纱":指卷起窗帘或纱窗,表示敞开窗户迎接阳光。 8. "赓吟":继续吟咏,这里指续写诗句。 9. "苦迟":形容思考时间过长,显得痛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著雨胭脂沁玉肌”起笔,描绘了雨后海棠娇艳欲滴、晶莹剔透的生动景象,形象地传达了海棠的美丽和优雅。诗人接下来以“绝疑妃子醉眠时”作比,进一步强调海棠的美艳,使人恍如看到贵妃醉酒的画面。 然后,诗人在第三联中抒发感慨:尽管海棠花盛开的美景令人赞叹不已,却因无人邀请,未能与佳人共赏此景;又责怪蜜蜂早早得知消息,先来探访这满园春色。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流露出孤独无奈的心情,同时透露出对知音的渴望。 最后一联则表现出诗人的积极态度。他提议大家共同欣赏眼前的美景,点燃蜡烛照亮海棠;而卷纱则寓意书写诗篇,赞美春光。诗人赞颂了友人的即兴之作,同时也感叹自己才思枯竭,难以立刻捕捉到美丽的瞬间。 整首诗以诗人独特的视角和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展现了海棠花盛开的美丽景色以及人生际遇的无常,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知音的渴望,引发读者无尽的遐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