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群贤堂记并歌 其七
鹤书贲兮林丘,假截径兮予羞。
曳杖兮长歌,清风宾兮明月友。
云山兮未改,羌何日兮公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仙鹤飞向密林幽谷,借古道而行令人羞惭。
手杖轻扬歌声飘渺,清风为伴明月作友。
云山依旧未变模样,何时能再与君共游?
去完善
释义
【澧州】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长江中游,北纬29°16′-30°22′,东经109°45′-112°45′。
【群贤堂】指汇聚众多贤能之士的殿堂。此处指代聚集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人的地点。
【鹤书】指官方文书或征召贤能的书信。
【贲】读作bì,指“到”。
【假截径】模仿古人的生活方式,沿着山间的小路行走。
【予羞】我自己感到羞愧。这里可能表达的是作者希望自己能像古人一样行事高尚。
【曳杖】握着拐杖走路。
【清风宾】清风吹拂,如同宾客的到来。这里是把自然现象拟人化,赋予人情味。
【明月友】明月照我,如同朋友的陪伴。也是把自然现象拟人化,赋予人情味。
【云山兮未改】表示山水依旧,时光荏苒。
【羌何日】什么时候呢?羌,发问助词。
【公游】出游。这里指的是在澧州群贤堂游览的那一天。
去完善
赏析
《澧州群贤堂记并歌 其七》刘子澄
鹤书贲兮林丘,借云阶兮予羞。
曳杖兮长歌,清风宾兮明月友。
云山兮未改,羌何日兮公游。
赏析:诗人以“鹤书”比喻自己闲云野鹤般的隐居生活,表达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自得其乐的心态。诗句中的“林丘”和“云阶”分别代表着自然美景与人间仙境,展现出诗人对宁静致远的理想生活的向往。而“曳杖兮长歌,清风宾兮明月友”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与清风、明月为伴,尽享自在逍遥的生活。最后,“云山兮未改,羌何日兮公游”意味着尽管世事变迁,但诗人依然坚守内心的信念,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与众人共享这份美好。全诗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读来令人赞叹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澧州群贤堂记并歌 其七》是元代诗人刘子澄所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正值元朝初期。此时,蒙古族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接纳程度有限,但民间的文人墨客仍热衷于诗歌创作,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怀。
刘子澄作为一名有才华的汉族士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尽管在政治上难以实现抱负,但他依然坚守着文人的信仰和价值观。他在这首诗中赞美了古代圣贤的智慧和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敬意。
在这个时期,元朝统治者对儒家文化的态度较为冷淡,这使得许多汉族文人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地位,但他们仍然在民间积极传播文化和道德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子澄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敬仰,这也是当时众多汉族文人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