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台
安乡古下邑,公偶混迹居。
编茅阅古今,清澄涔澧潴。
波涛入胸中,万甲时卷舒。
坐吞八九泽,去作宋真儒。
西师出绪余,胆已寒毡庐。
军中但歌范,谁识旧陶朱。
大贤方穷时,隠忧在江湖。
功成等糟粕,况复堂上书。
我来拜遗像,悲风生黄垆。
公今倘无死,此地正堪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个地名:安乡县古代的一个小镇子,是这位主人公偶然在此居住的地方。
编茅(用茅草编织的房屋)中有书籍,他阅读着古今的历史故事。
这个环境很清静、清澈,就如同那聚集了众多小湖泊和河流的涔水、澧水一样。
波涛翻滚在他的心中,就像一万把剑在手握之中,时而收起,时而打开。
他自己坐在那里,看起来像是吞噬了八个或九个湖泊的力量,似乎要去实现宋代真正儒者的梦想。
当他听到西边军队的动态,不禁感觉胆战心惊,内心感到无比寒冷。
部队里的人们只知道唱歌颂范仲淹的军歌,而谁又能知道古代的陶朱公呢?
真正的大贤者正在困境中,他们深藏忧虑于江湖之中。
当他们的功名成就之时,一切都如同糟粕一般被遗忘,更不用说那陈旧的官场上书写的文章了。
我来到这里,拜见了他的画像,悲伤的风吹过,让他想起了那位黄垆边上的旧友。
如果他现在还活着,这个地方正可以让他好好娱乐一番。
去完善
释义
1. 安乡:湖南省安乡县,位于洞庭湖西北,澧水尾闾。
2. 下邑:地位较低的城邑。
3. 涔澧潴:涔河与澧水的汇合处。涔,涔河;澧,澧水。潴,汇聚。
4. 万甲时卷舒:形容翻阅书籍时的形象,如同阅览海洋中的万千舟楫。甲,船帆。
5. 八九泽:指代众多的湖泊水域。
6. 宋真儒:北宋著名儒家学者。
7. 西师出绪余:意指西方来的军队所带来的威胁和压力。
8. 但歌范:只把范仲淹当作楷模。
9. 旧陶朱:古代商人的代表,这里可能指的是范蠡。
10. 大贤方穷时,隠忧在江湖:有才能的人正处于困境中,他们忧心忡忡地在江湖之间奔波。
11. 功成等糟粕:功成名就之后,那些往事就如同糟粕一般。
12. 堂上书:殿堂之上的文献。
13. 黄垆:这里指泛黄的书页。
去完善
赏析
《读书台》是刘子澄的一首表达隐居和书香门第精神的诗。首联描述了作者生活所在地的平静,以及他在此地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颔联通过阅读古今的书籍,表达了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颈联将个人的胸怀与大海相提并论,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和气度。尾联以古代贤者的穷困潦倒为例,强调了他们在困境中的坚持和努力,呼吁人们不应过分追求名利,而应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书台》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刘子澄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4年至1189年间,这是南宋孝宗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刘子澄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他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受到牵连,导致他远离官场,回到家乡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人生际遇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对外,金兵压境,民族矛盾激化;对内,政治腐败,民生困苦。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开始反思国家的现状,寻求解决之道。刘子澄也不例外,他将这种忧国忧民的心情融入到了诗歌创作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