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宰见和用韵留别
谩辱君相送,我行非壮图。
客程来又去,人事久如初。
句淡僧能和,泉灵旱不枯。
升高莫怨险,世路尔能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话文:漫不经心地送走你,我的行程并不是为了雄心壮志。
客居他乡来了又走,人际关系依旧如初。
诗句平淡而能与僧侣唱和,泉水灵性即使在干旱时也不枯竭。
攀登高处不要抱怨险阻,人生的道路需要你用耐心和智慧去开垦。
去完善
释义
1. 谩:这里是"漫"的古字,意为随意,任意。
2. 辱:这里指承蒙他人款待或者帮助。
3. 君:对对方的尊称,这里指刘子澄。
4. 和:回应,答复。
5. 僧能和:这里的"僧"是指僧人,和尚。"和"是对诗的唱和,即对原作的答诗。
6. 旱不枯:即使干旱也不枯竭。
7. 升高:攀登高峰,比喻追求更高的境界。
8. 莫怨险:不要抱怨路途险峻。
9. 世路尔能锄:指人世间的道路要靠你自己去开拓。
去完善
赏析
《董宰见和用韵留别》是明代诗人刘子澄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叙述送别情景,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感慨以及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谩辱君相送,我行非壮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离别的态度,尽管友人相送,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在追求壮志宏图。
“客程来又去,人事久如初”,这句诗描绘了人生旅途中的离离合合,世事如常,无论离别与否,人事依旧如初。
“句淡僧能和,泉灵旱不枯”,这两句诗意指诗句的平淡如水,犹如僧人能够和光同尘,泉水即使在干旱之时也不会枯竭。
“升高莫怨险,世路尔能锄”,这是诗人对朋友的寄语,勉励朋友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勇敢面对困境,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董宰见和用韵留别》为南宋诗人刘子澄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35年(宋理宗端平二年)。在这一年里,刘子澄因曾任吏部尚书、兵部侍郎等职,对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忧心忡忡。当时金人入侵江南,南宋王朝被迫南渡,国运衰落。而刘子澄在这一时期,因其忧国忧民的忠诚情操和以国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写下了许多寄寓爱国情怀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