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外舅郭倅定香院题诗
我家冰清酒星魄,倏忽笔下驱雷风。
万里去家烟瘴里,一行作吏簿书中。
高才不许在廊庙,仙迹且复归瀛蓬。
声容杳杳水天阔,目断波底斜阳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家的美酒如同星之灵魂一般洁净,瞬间激发了我在笔下描绘雷霆之风的力量。离开家乡千里,来到了烟雾弥漫、疾病丛生的地区,成为了一名基层官员,整日忙于文书工作。尽管我才华横溢,却不能进入朝廷效力,我只能像仙人一样,暂且回到蓬莱仙境休憩。这里的景色宁静悠远,天水相接,视野开阔;远眺湖面,只见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水面之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外舅:母亲的兄弟,即舅舅。
2.倅:副职官员。
3.定香院:具体地点不详,可能为赵善括的一位朋友所在的官署。
4.我家冰清酒星魄:形容作者具有清廉的品质,犹如美酒般让人陶醉。
5.倏忽:瞬间,突然。
6.驱雷风:指文章写得如同驱使雷电,气势磅礴。
7.万里去家烟瘴里:离家万里,身处烟瘴之地。烟瘴,指南方地区的湿热气候。
8.一行作吏簿书中:意指从事文吏工作,处理公文事务。
9.廊庙:朝廷,国家政治中心。
10.仙迹:古人常把高人隐士的生活比作神仙生活,这里指诗人自己的离群索居。
11.瀛蓬: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借指诗人在异乡的环境。
12.声容:声音和容貌,这里指诗人的友人。
13.杳杳:遥远的样子。
14.波底斜阳红:指夕阳映照在水面上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追和外舅郭倅定香院题诗》是南宋诗人赵善括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作者外舅(即母亲的兄弟)、时任郭倅的官职作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感慨。
首联“我家冰清酒星魄,倏忽笔下驱雷风”,通过描绘自己家族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以及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才情横溢,表达了对家族的自豪和对自身才能的自信。然而,这种自豪感却未能摆脱现实的束缚,下一联“万里去家烟瘴里,一行作吏簿书中”,表明自己远离家乡,身处偏远之地,只能沉沦于繁琐的公务之中。
颔联“高才不许在廊庙,仙迹且复归瀛蓬”,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他认为自己的才情本应在朝廷有所作为,但现实却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只能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诗人产生了回归仙境的念头。
颈联“声容杳杳水天阔,目断波底斜阳红”,通过描述远方的亲人音容渐远,自己望眼欲穿,却无法触及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一联“声容杳杳水天阔,目断波底斜阳红”,则通过对夕阳美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许等多种情感的交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追和外舅郭倅定香院题诗》是南宋诗人赵善括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个时期正值宋金对峙,社会动荡不安。
赵善括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重大历史变革。他曾任国子博士、知州等职,后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至广东潮州。在这段时间里,他曾游览潮州的名胜古迹,并对当地的文化和社会风貌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此背景下,他以自己外舅郭倅的题诗为题,创作了这首描绘定香院景象的诗篇。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风尚对赵善括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南宋时期,士大夫阶层重视文学创作和文艺欣赏,尤其是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善括作为一位文人墨客,自然会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从而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激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