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荷渚兄自永嘉归越 其一
荷渚盟鸥冷不飞,此番可与报归期。
结庐虽小尚堪隠,负郭纵荒何虑饥。
吟得四灵无避处,铸成一错在来时。
吾家浸碧幸无恙,草梦何须必谢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荷渚:指浙江温州一带的一个地名。
2.盟鸥:比喻与人约好共隐江湖的友人。
3.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的古代称呼。
4.越:古代中国对浙江地区的称呼。
5.结庐:建造房屋,此处指隐居之地。
6.负郭:靠近城郭的地方。
7.四灵:指南宋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清新自然,形成了一种诗歌流派,被称为“四灵诗派”。
8.一错:这里指一次错误的选择,即诗人选择了离开家乡外出游历。
9.吾家浸碧:指诗人的家乡沉浸在绿色的田园风光之中。
10.草梦:指草木之梦,意指诗人梦中的田园生活。
11.谢池:指南朝诗人谢眺创作的《登池上楼》一诗中描绘的景象,象征着田园生活的美好。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和寄寓美好愿望的诗歌。首先以“荷渚盟鸥冷不飞”开篇,形象描绘了诗人在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寒冷的冬日里,水鸟栖息的荷花洲一片宁静。接下来,诗人用“此番可与报归期”表达对友人的关爱与牵挂,盼望友人早日平安归来。紧接着,诗人描述了朋友将要归隐的地方——“结庐虽小尚堪隠,负郭纵荒何虑饥”,既表达出他对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然后,诗人巧妙地运用“四灵”和“一错”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友情的重要性和对过去的感慨。最后,诗人以“吾家浸碧幸无恙,草梦何须必谢池”收尾,表达了对家乡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人生无常,相聚离别都是自然之理。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美好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荷渚兄自永嘉归越 其一》是南宋著名文人赵汝绩所作。诗的原文为:“几日永嘉郡,经年旧居留。青天行雁字,红叶钓鱼舟。乡梦经秋雨,江风入戍楼。南冠终北望,无那楚山愁。”
创作背景方面,诗人赵汝绩生活在南宋末年,正值国家动荡、外患频仍的时期。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曾在朝廷任职,后因为对现实的不满和理想破灭,选择了归隐。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79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赵汝绩在永嘉地区生活了一段时间,这里的山水美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于人生际遇,赵汝绩曾在南宋末年担任监察御史,但目睹了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混乱,他感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选择离开朝廷,回到家乡越州。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心境变得复杂起来,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就是他在永嘉送朋友回家时的感慨之作,表达了他的乡愁和对国家的忧虑。
至于时代背景,南宋末年是一个内外交困的时期。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南方,使得南宋朝廷陷入了严重的危机。此外,国内的社会矛盾也十分尖锐,百姓生活困苦,官员腐败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都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悲观,纷纷选择了归隐。赵汝绩也是其中之一,他的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