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换米活妻子,余钱付酒家。
身前舟似叶,世上事如麻。
独鼈过深浦,伴鸥眠浅沙。
旁人问醒醉,鼓枻入芦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以粮养妻,余款付于酒肆。
扁舟如叶漂荡在水面,世事纷繁如同乱麻。
孤独的大鳖游过深水区,陪伴的鸥鸟栖息在浅沙滩。
别人问我是清醒还是沉醉,我将划桨进入芦花深处。
去完善
释义
1. 换米:指用米来换取其他生活所需物品。
2. 活妻子:使妻子能够生活下去。
3. 余钱:剩余的钱。
4. 付酒家:将钱花费在饮酒上。
5. 舟似叶:船只轻浮如同树叶。
6. 事如麻:比喻事情纷繁复杂。
7. 独鳖:孤独的鳖。
8. 深浦:水深的港湾。
9. 伴鸥:与海鸥为伴。
10. 浅沙:沙滩浅处。
11. 问醒醉:询问是否清醒或醉意。
12. 鼓枻:敲击船桨。
13. 芦花:芦苇的花絮。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换米活妻子,余钱付酒家”为起点,表达了自己生活简朴却自得其乐的心态。他注意到的身边事物也是平淡无奇但充满生机:“身前舟似叶,世上事如麻”,用自然现象来形容世事纷繁复杂,而他的心境却能宁静致远。
“独鳖过深浦,伴鸥眠浅沙”,诗人把自身形象化为一只独行的鳖,在深邃的浦水中独自前行;又如同与鸥鸟为伴,在浅滩上睡眠。这种乐观而又超脱的心态,在“旁人问醒醉,鼓枻入芦花”中得到进一步体现,显示诗人洒脱不羁、不拘泥于尘世纷扰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父》是南宋诗人赵汝绩的一首描绘渔民生活的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34年,正值南宋晚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而诗人却在此时展现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对渔民生活充满了同情和赞美。
在这个时期,赵汝绩作为一个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深感忧虑。他曾在朝廷任职,但因种种原因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在此期间,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对他们的苦难感同身受。因此,他在《渔父》一诗中,通过对渔民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
在《渔父》创作的时期,南宋正处于金国的侵略之下,国家局势紧张。而在江南地区,由于地理优势,渔业成为了重要的经济支柱。然而,渔民们的生活依然艰难,他们在风雨飘摇中为了生存而辛勤劳作。这种现实情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这首描绘渔民生活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