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中戴亭
抱得琴归只自听,何心商略少微星。
雪中不管人回棹,正使敲门未必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抱着古琴回家独自倾听,哪有空闲去关注那些小小的星星。在漫天飞雪之中无人打扰,即使有人敲门也不一定会回应。
去完善
释义
1. 剡(shàn):水名,即剡溪,在浙江省东部,是曹娥江上游的一段。
2. 戴亭:位于剡中的亭子,具体名字不详。
3. 抱得琴归:指带着琴回家。
4. 只自听:独自聆听。
5. 何心:没有心情。
6. 商略:商量。
7. 少微星:古代文学中用来比喻隐士或高人。这里可能指作者的好友或其他相关人士。
8. 不管:不管不顾。
9. 回棹(zhào):转舵,引申为回来。
10. 正使:即使,即便。
11. 敲门:叩门。
12. 应:回应。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抱得琴归只自听”开篇,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自得的心境。琴声悠扬,却无法与人分享,表达出诗人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宁静的渴望。这种心境与“何心商略少微星”相照应,诗人似乎在暗示自己并不在意那些琐碎的小事,而更向往那种超脱世俗的生活。
“雪中不管人回棹,正使敲门未必应”则描绘出诗人在风雪中的独立形象,尽管周围环境恶劣,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这种坚韧的精神在“正使敲门未必应”中得到体现,即使有人来敲门,他也不一定回应,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这首诗既表现出诗人超脱世俗的心态,又展示了他在艰苦环境中坚守的信念,展现了他高洁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剡中戴亭》是明代诗人赵汝绩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在剡中戴亭附近的山水景色和渔村风情,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赵汝绩生活在明朝末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朝廷腐败、外患严重。然而,赵汝绩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学者,母亲则是一位诗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赵汝绩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长大后成为了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是在赵汝绩游历剡中戴亭时创作的。剡中是浙江省的一个地区,位于钱塘江上游,这里的山川河流风光秀丽,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赵汝绩在一次游历中来到了剡中戴亭,被这里的美丽风光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与赵汝绩相关的时代背景。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赵汝绩作为一名文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然而,他并没有选择逃避现实,而是勇敢地面对生活,通过自己的诗篇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剡中戴亭》就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