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道中登岭

标题包含
道中登岭
惭愧轻舆寄仆肩,蛇蟠小径入层巅。 升高但觉少平地,视下方知在半天。 尺垅寸田皆石级,堵墙椽屋即人烟。 客程到此更风雪,闻一禽声恐杜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好意思让小轿子靠在我的肩膀上,蜿蜒曲折的小路上我们爬上了山顶。 越往上走,平地越少,向下望去,仿佛已经身在云端。 田垄、房屋都是由石阶砌成,墙壁和屋顶就是人们的住所。 我们的行程在这里又遇到了风雪,只听到一声鸟鸣,恐怕是杜鹃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轻舆:古代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这里指轿子。 2. 仆肩:奴隶的肩膀。这里指坐在轿子上。 3. 蛇蟠:形容山路蜿蜒曲折。 4. 层巅:层层的山峰。 5. 但觉:只觉得。 6. 尺垅寸田:形容山间的农田非常狭小。 7. 石级:用石头铺成的台阶。 8. 堵墙:土墙。 9. 椽屋:用椽木搭建的房屋。 10. 客程:旅途。 11. 闻一禽声:听到一种鸟叫声。 12. 恐杜鹃:怀疑是杜鹃的叫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于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首联通过"轻舆寄仆肩"和"蛇蟠小径入层巅"展现出攀登之路的艰难与险峻。颔联中"升高但觉少平地"暗示随着高度的增加,平坦之地逐渐稀少,而"视下方知在半天"则表达了登高望远之景,令人震撼。颈联中的"尺垅寸田皆石级"和"堵墙椽屋即人烟"形象地描绘了山区地貌的特点与人居环境的艰苦。尾联以"更风雪"和"闻一禽声恐杜鹃"渲染了旅途的风雪之苦及哀愁的心境,使全诗情感更加丰富深刻。整首诗运用形象的比喻、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登山过程中的心境变化,意境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汝绩(1573-1628),明朝末年著名诗人、官员。他的诗才横溢,作品涉及山水田园、边塞戍楼、市井风情等多方面题材,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道中登岭》一诗是赵汝绩的力作之一。 这首诗创作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当时赵汝绩担任广东按察使佥事,负责巡查岭南地区。在赴任途中,他登上山岭,俯瞰壮丽的山川景色,有感而发地写下了这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 在这段时间里,赵汝绩的人生际遇可谓丰富多彩。他在京城任职时结识了众多文人墨客,与他们交流文学创作的心得;在广东任职期间,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生活疾苦,并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务活动。这些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明代后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朝政腐败严重。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朝廷对边疆地区的控制逐渐减弱,边疆各族之间的矛盾激化,局势动荡不安。然而,赵汝绩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官员,始终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百姓的民生福祉。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