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竹轩归越
东风隔岸系归航,怕送君行重忆乡。
为探山台墙下柳,新来添得几丝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风吹拂对岸系起归舟,担忧送别君行走时又思故乡。
探寻山岗上的墙下柳枝,最近又新添了几分枯黄。
去完善
释义
1. 东风:春天的风。在古诗词中,常用来代表春天或者美好事物。
2. 隔岸:河对岸。这里指作者所在地与友人所在的对岸。
3. 系归航:停泊回乡的船只。这里是说友人要离开,而作者无法陪同。
4. 怕送君行:害怕送别友人离去。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别离的不舍。
5. 重忆乡:重新回忆起故乡的回忆。
6. 为探:为了探寻。这里表示作者想要了解友人家乡的变化。
7. 山台墙:可能是指友人的家乡的一处有代表性的建筑或风景。
8. 新来:最近。这里表示作者关注到友人家乡的景物有所变化。
9. 添得几丝黄:新增加了一些黄色的叶子。这里可能是在形容柳树的新叶。
去完善
赏析
赵汝绩的这首《送竹轩归越》,描绘了一幅别离的画面。诗人以春风吹拂、隔岸系舟为背景,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纠结:一方面担心友人远行,心中难舍;另一方面又怕自己因为太过留恋而不愿送行。接下来,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山台墙下的柳树已经染上了黄色的新叶,似乎在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自然景色的敏感把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竹轩归越》是南宋诗人赵汝绩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光宗时期(约公元1190年),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
赵汝绩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曾任官职,但因性格直率、刚正不阿,难以适应官场规则,逐渐远离仕途。他在此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体会到世态炎凉,同时也感悟到了心灵的宁静与豁达。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宋光宗时期,南宋社会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特别是诗词创作领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这一时期,江浙一带的经济尤为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思想开放,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因此,赵汝绩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这首描绘送别友人情景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