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道中
漉酒蒸糕餽岁时,纷纷儿女换新衣。
隣翁七十看鹅鸭,日暮破船撑未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滤酒制作糕点赠给新年,众多孩子们更换新衣裳。
邻家的老翁已经七十岁,仍然在黄昏时照料着他的鹅鸭们,乘着破旧的小船外出却迟迟不归。
去完善
释义
1. 姚江:位于浙江余姚的一条江,源出天台山东北麓,东南流入杭州湾。
2. 道中:道路上,途中。
3. 漉酒:过滤酒,将发酵后的酒糟过滤以取得澄清的酒液。
4. 蒸糕:指用蒸熟的糯米制成糕点。
5. 餽:馈赠,赠送。
6. 岁时:一年四季的时节。
7. 纷纷:热闹的样子。
8.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家中年轻人。
9. 换新衣:穿新衣服。
10. 隣翁:邻家的老者。
11. 七十:指年龄为七十岁。
12. 看鹅鸭:指照顾家中的鹅和鸭子。
13.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傍晚时分。
14. 破船:破损的小船。
15. 撑未归:还没有撑船回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姚江一带乡村的岁时风俗与田园生活。首句“漉酒蒸糕餽岁时”,表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他们在收获粮食的同时,还会制作各种美食来庆祝节日。接下来的“纷纷儿女换新衣”,则传达了孩子们对新衣的期待和快乐。而“隣翁七十看鹅鸭,日暮破船撑未归”则描绘了一个老人的孤独和勤劳,他虽然年纪已高,但依然在照看他的家禽,直到太阳落山,他还没有回到家中。这首诗以朴实无华的笔触,展现了农耕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劳动者的勤劳善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姚江道中》是明代诗人赵汝绩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诗人的旅愁心情。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赵汝绩正担任吏部员外郎,负责选拔官员的职务。他虽然身在官场,但对山水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时常外出游历。
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发展。赵汝绩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朝的中期,文人士大夫们热衷于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他们经常结伴出游,欣赏祖国大好河山,抒发胸中的豪情壮志。
赵汝绩在游历途中,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心生感慨。他想到了自己身处官场的种种琐事,以及人生的无常。于是,他用诗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诗人形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