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黄存之春庄雨急图

标题包含
题黄存之春庄雨急图
山浓树密春欲浮,农夫有事营西畴。 鹁鸪声歇风雨急,田塍滑㳠如翻油。 牢披蓑衣紧系笠,浑身水流两股栗。 拣时浸种开稻包,心急鞭牛牛步急。 前年春寒再移秧,去年夏旱赤地荒。 东隣西保几人在,渠今尚得本身强。 低头无言心似苦,定愿五风十日雨。 禾头粒粒饱秋露,糠籺充肠米田主。 我家镜湖烟水湄,身虽不耕眼见之。 何人得此畎亩趣,短纸写出无声诗。 坐令展卷三太息,力穑莫供浮末食。 君看此辈终岁勤,返向沟中作捐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群山环绕绿意盎然春意正浓,农人们忙活在西边田野。 鹁鸪鸟叫声止息,突然风雨大作让人紧张。湿滑的田间小径像抹了层油,行路难矣。 紧紧裹上蓑衣戴上斗笠,从头到脚都被雨水打湿。挑个时间打开稻包浸种,心急火燎的赶着牛儿向前。 去年春天寒冷又晚播,夏天干旱土地荒芜。东邻西舍还有多少人尚在?如今已可见他们的生活状况。 满怀心事低下头默默不语,只希望风调雨顺。庄稼结满了秋季的露水,糠籺填饱肚子米粮归主人。 我居住在家乡镜湖旁的烟水之滨,虽然没有亲自耕种,但亲眼所见农民的辛苦。 是谁能领略这种耕耘的乐趣呢?这些用简短文字记录的无言诗篇。 翻阅画卷让人心生叹息,勤劳耕作所得竟难以为生。看看那些农民终年辛勤劳作,却在困境中日益衰弱。
去完善
释义
1. 山浓树密春欲浮:春天到来时,山上树木茂盛,仿佛有生机在涌动。 2. 鹁鸪声歇风雨急:鹁鸪鸟叫声停止,紧接着风雨大作。 3. 田塍滑㳠如翻油:形容田地泥泞,行走困难。 4. 牢披蓑衣紧系笠:牢固地披着蓑衣,紧紧地戴着斗笠。 5. 拣时浸种开稻包:选择合适的时间将种子浸泡后,打开稻田的田埂。 6. 心急鞭牛牛步急:农民因为心急播种,所以赶牛的步伐也显得匆忙。 7. 前年春寒再移秧:去年春天寒冷,需要再次进行移秧。 8. 去年夏旱赤地荒:去年夏天干旱,导致土地荒芜。 9. 渠今尚得本身强:她今年还能保持身体强壮。 10. 禾头粒粒饱秋露:秋天稻谷丰收,每粒都饱满结实。 11. 糠籺充肠米田主:即使粗劣的食物也可以满足肚子的需求。 12. 俯首无言心似苦:弯着腰,虽然没说话,但是内心却感到痛苦。 13. 五风十日雨:指农业季节中的好天气。 14. 糠籺:粗劣的食物。 15. 田主:指拥有土地的人。 16. 我家镜湖烟水湄:诗人居住在镜湖边,那里烟波浩渺。 17. 身虽不耕眼见之:虽然自己不做农活,但是能看到别人在做。 18. 何人得此畎亩趣:什么样的人能领略到耕种的快乐。 19. 短纸写出无声诗:这幅画通过简短的文字描绘出无声的诗篇。 20. 坐令展卷三太息:让读者看了画卷之后连叹三口气。 21. 力穑莫供浮末食:努力耕作也无法提供奢侈的生活。 22. 君看此辈终岁勤:你看这些人整年辛勤劳作。 23. 返向沟中作捐瘠:最后却在沟渠中得到贫瘠的土地。
去完善
赏析
赵汝绩的这首《题黄存之春庄雨急图》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农民辛勤劳作的画面。首联“山浓树密春欲浮,农夫有事营西畴”点明了春天来临,农民开始忙碌在田野之间。颔联“鹁鸪声歇风雨急,田塍滑㳠如翻油”描述了农民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中艰辛劳动的场景。颈联“牢披蓑衣紧系笠,浑身水流两股栗”进一步强调了农民在恶劣天气中的坚韧不拔。紧接着,诗人用“拣时浸种开稻包,心急鞭牛牛步急”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劳作过程中的紧张与忙碌。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通过“前年春寒再移秧,去年夏旱赤地荒”揭示了农业生产的艰难和不确定性。随后,“东邻西保几人在,渠今尚得本身强”表达了对农民顽强生存精神的敬佩之情。尾联“低头无言心似苦,定愿五风十日雨”则传达出农民对于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 末尾四句,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讲述了自己虽未亲自耕作,却可以从画作中领略到农民的艰辛。同时,通过对画作的喜爱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诗人呼吁人们关注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反思那些因为贪图享受而导致的浮华生活。整首诗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黄存之春庄雨急图》是南宋文学家、政治家赵汝绩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 在这个时期,赵汝绩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年轻时曾担任过尚书郎、国子监祭酒等官职,但由于对官场的不满和对文学的热爱,他在中年时辞官回乡,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这个时期,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画家黄存之等,他们一起切磋技艺,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文学和艺术的真谛。 在南宋末年,由于金兵的入侵,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汝绩对祖国的命运忧心忡忡,对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状况,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 《题黄存之春庄雨急图》这首诗是赵汝绩为黄存之的一幅画作题写的诗篇。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画中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家园的眷恋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借这幅画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破碎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这首诗既有深沉的历史内涵,又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充分展示了赵汝绩作为一个文人墨客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