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
拄笏西山一笑中,挂帆犹及楝花风。
此身可是屠羊说,余事宁非失马翁。
不问鬓毛成早白,免将痴面发羞红。
故人新寄虔州布,归制吟袍管钓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立在西山的飘带之中放声大笑,扬起风帆还能赶上楝花的清风。
我这身躯像是屠夫,但我的余事又好像那个失去马的白发老人。
不去问那两鬓的毛发为何早早变白,避免用那痴迷的面孔感到害羞发红。
故友最近寄来虔州的布料,回去制成诗人的长袍和钓鱼的竹篷。
去完善
释义
1. 拄笏西山:"拄笏"意为支撑着笏板,"西山"指的是位于湖南的岳麓山。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闲暇之余,远眺岳麓山的情景。
2. 挂帆:扬帆起航,这里是诗人准备离开故乡的意象。
3. 楝花风:指的是农历四五月间吹拂的东南风,这里借指春天。
4. 屠羊说: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屠羊说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程婴的字,他为了报答赵朔的救命之恩,在危难之际选择了忍辱负重,后用"屠羊说"来形容坚守道义的人物。
5. 失马翁: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主人公冯唐曾对汉文帝说:“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士也,有先贤司马仲尼之称。”其中的"司马仲尼"即为孔子的字,因此用"失马翁"来比喻孔子。
6. 鬓毛:古人把头发称作"鬓毛",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自己的白发。
7. 痴面:形容人因羞愧而脸红的样子。
8. 虔州布:虔州是古代的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江西省赣州市一带,这里的布匹质量优良,用在这里表示诗人收到了来自故乡的礼物。
9. 吟袍:诗人创作的衣物,这里指代诗人自己。
10. 管钓篷:"管"指掌管,"钓篷"是一种用于垂钓的船篷,这里诗人以垂钓为乐,表达了他归隐田园的生活愿景。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拄笏西山和挂帆江海的生动形象展现了其出游、归来的人生态度。首联表现出他向往悠然自得的生活,把握当下,享受自然的惬意时光。颔联则比喻自己是善良豁达的屠羊说,以及乐观面对逆境的失马翁,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颈联中,诗人虽年岁渐高,但执着于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并力求摒弃世俗偏见,保持内心的平静。尾联则以故人赠送的虔州布料为线索,描绘出诗人编织诗意生活的心境,以及对未来寄予的美好期望。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豁达和对生活的热爱,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豪放的诗韵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将归》是明朝诗人赵汝绩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首先,从诗人的时代背景来看,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加强,文人墨客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赵汝绩作为明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深受当时社会的喜爱和赞誉。
其次,赵汝绩在人生经历上,曾担任过朝廷官员,后因官场失意而辞官回乡。这一经历使得他对故乡的感情更加深厚,也让他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有了更深的体悟。这种情感在他所创作的《将归》一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诗中,赵汝绩通过对故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在离别时的感慨,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这些情感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使这首诗成为了明朝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