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龙祠
坐占山回抱,平看水怒流。
丹青今古像,香火往来舟。
石插青莎岸,云横夕照楼。
扬灵相恐动,巫觋有深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占据山势环抱之地,平坦地欣赏着汹涌的水流。
古今的壁画人像犹在眼前,香火繁盛间往来的船只络绎不绝。
岸边绿草丛生,夹杂些许石头,夕阳映照着云彩与远处的楼宇。
传闻这里有个祭神台,巫师们在此有深远的谋划。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峡江:指的是三峡地区,位于湖北与重庆交界的长江上游地区。
2. 龙祠:祭祀龙的庙宇或祠堂。
3. 山回抱:指周围群山环绕的景象。
4. 水怒流:形容江水湍急的情景。
5. 丹青:绘画的颜料,这里借指壁画或雕像等艺术品。
6. 香火:香烛烟火,用于祭祀神明的仪式,这里表示人们往来于祠庙的情景。
7. 青莎岸:岸边长满绿色莎草的地方。
8. 夕照楼:被夕阳照耀的高楼。
9. 扬灵:传说中的古代神仙,这里可能指龙王或其他神祇。
10. 巫觋:古代从事巫术和祈祷的人,这里泛指神职人员。
去完善
赏析
《峡江龙祠》是南宋诗人赵汝绩创作的一首描绘峡江龙祠风光的诗篇。首联写诗人坐在山中,环顾四周山水景色;颔联描述了峡江龙祠的壮丽景象和繁盛的香火;颈联则描绘了岸边青莎中的巨石和夕阳照耀下的楼阁;尾联借用了“扬灵”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巫觋深谋远虑的赞美。整首诗展现了峡江龙祠的美丽风光和神秘的宗教氛围,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类智慧的赞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峡江龙祠》是明代诗人赵汝绩的一首描绘峡江山水风光和民间信仰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具体时间难以确定。在明朝时期,文人墨客游历山川名胜,欣赏自然之美,并在游览过程中观察民间风俗习惯,将所见所闻融入诗歌创作中。
赵汝绩在晚年时,曾出任江西参政,负责治理赣江流域。他在任期内,可能有机会沿赣江上游的峡江进行实地考察。峡江位于江西省中部,因赣江穿过群山峻岭而得名。此地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
在这一历史时期,明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江西地区,作为江南富庶之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峡江地区沿江两岸遍布着农田和村落,百姓生活富足安康。人们在劳作之余,也会去附近的寺庙、祠堂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赵汝绩在《峡江龙祠》中描绘的正是这种景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