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庆避暑
古寺无风地亦凉,人家难得此修廊。
老僧贪说葛藤话,不觉山童上晚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的寺庙在没有风吹过的时分仍让人感觉清凉,寻常百姓很难见到这样的清幽走廊。年老的僧人沉迷于讲述哲理的故事,竟没察觉山间童子已经点上了晚间供香。
去完善
释义
《迎庆避暑》赵汝绩:赵汝绩是南宋诗人,本诗表达了诗人在寺庙避暑的情景。
1. 古寺:古代修建的寺庙。
2. 无风地亦凉:即使在无风的地方也感觉很凉爽。
3. 人家:住户,这里指寺庙内的人。
4. 难得:很难得到,这里指罕见。
5. 此修廊:这个宽阔的走廊。
6. 老僧:年老的僧人。
7. 贪说:尽情谈论。
8. 葛藤话:闲话,闲聊。
9. 不觉:不知不觉。
10. 山童:庙里的杂役。
11. 上晚香:点上晚上的香火。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避暑山庄的诗词。诗人以古寺、无风之地和人家这三重境界,层层递进地展现了避暑胜地的清凉与惬意。第一句“古寺无风地亦凉”描述了古寺周围环境的宁静凉爽;第二句“人家难得此修廊”则指出在这样的地方居住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接下来,诗人在第三、四句中展示了僧人和山童的生活状态,既表现出诗人的观察入微,也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悠然自得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迎庆避暑》是宋代诗人赵汝绩的一首描绘夏季避暑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的宋代,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
赵汝绩在宋代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他曾担任过多种职务,但始终未能达到更高的地位。他的一生都在努力追求事业的成功,但在那个时代,个人成就往往受到权力和金钱的影响。这使得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这个时期,宋代的文化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诗歌、绘画、书法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赵汝绩作为一个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和推崇。在他的这首《迎庆避暑》中,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夏季避暑的乐趣,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