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及第后寄广陵故人

标题包含
及第后寄广陵故人
及第全胜十改官,金汤镀了出长安。 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句古文诗句的现代白话文翻译如下: 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和晋升,仿佛经历了如同黄金般的锻打和滚烫的开光洗礼,终于走出了长安这座宏伟的城市。此刻马蹄声渐渐步入扬州城,让我向世人宣告,你们可以尽情欣赏我崭露头角的时刻。
去完善
释义
1. 及第:唐朝科举考试中选,这里指状元及第,即成为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2. 全胜:科举考试获得第一名的成绩。 3. 十改官:科举考试中进士后,需要经过多次选拔才能任职官员。十改官是唐宋时期的一种制度,意指经过多次选拔,最终脱颖而出担任官员。 4. 金汤:一种金色的涂料或装饰材料,比喻尊贵的地位或功名成就。 5. 长安:唐朝的首都,这里代指京城。 6. 马头:指骑马行进的方向。 7. 扬州郭:指扬州城。郭,古代城墙的外围部分。 8. 时人:当时的人们。 9. 洗眼:表示对他人的称赞和羡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章孝标在科举及第后写给广陵故人的一封信。诗句中表达了他科举及第后的喜悦和对故乡友人的感激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及第全胜十改官”中的“及第”指的是科举考试及第,也就是取得了进士的资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科举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说明了科举及第对于他的重要性。“全胜十改官”则形象地描绘了科举及第后所获得的巨大成就。 第二句“金汤镀了出长安”中的“金汤”是指金属铸造的钱币,这里用来比喻科举及第后所获得的名利地位。“长安”则是唐代的都城,这里象征着朝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走出朝廷时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待。 第三句“马头渐入扬州郭”中的“马头”指的是骑马前往的地方,这里象征着诗人即将前往的地方。“扬州郭”则是扬州的外城,这里代表了诗人的故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心情。 最后一句“为报时人洗眼看”中的“时人”是指当时的人,这里主要指诗人广陵的故人。“洗眼看”则意味着让朋友们重新看待自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故乡的友人能够为自己感到骄傲的心情。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科举及第的喜悦、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以及对故乡友人的感激等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诗句充满了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及第后寄广陵故人》是唐朝诗人章孝标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当时章孝标进士及第,顺利成为朝廷官员。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句曲莲为榜,江村柳命儿”开篇,描绘了句曲山莲花和江村柳树的美好景象,以此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诗人也以“十年钻故纸,三策献新题”表达了多年来刻苦攻读、积极求知的信念和决心。 在创作这首诗时,章孝标正处在新科进士及第的喜悦之中。他早年曾在广陵游学,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段经历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及第后的他,满怀感激之情,回想起了当年在广陵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那些陪伴他成长的故人。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寄给广陵故人的诗篇,以表达自己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唐朝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科举制度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章孝标通过努力考取功名,最终走上了仕途。然而,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历过的人生艰辛,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些情感都在《及第后寄广陵故人》一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