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安南马中丞

标题包含
寄安南马中丞
龙韬能致虎符分,万里霜台压瘴云。 蕃客不须愁海路,波神今伏马将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龙韬之才得虎符力,征霜万里镇瘴氛。 远来蕃客无须忧沧海,海神亦敬护马将军。
去完善
释义
《寄安南马中丞》是唐代诗人熊孺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用汉代马援的故事比喻当时的安南中丞。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注释: 1. 龙韬:这里指兵法,古代兵书有《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等。 2. 虎符:古代皇帝授予将领调兵遣将的信物,一半存于朝廷,另一半赐给统兵的将帅,合二为一才能调动军队。 3. 万里霜台:形容边远的官职。霜台,御史台的别称。这里的“万里”指安南远离中原的地方。 4. 压瘴云:在瘴气弥漫的环境中坚守职责。瘴云,指热带雨林中的瘴气。 5. 蕃客:指外国人或边境地区的百姓。 6. 海路:指南海的海路交通。 7. 波神:海神。 8. 马将军:指汉代名将马援。他曾经平定西羌,后来封为伏波将军,以平定南方的交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寄安南马中丞》以龙韬和虎符为象征,描绘了远方战场的紧张气氛和将领英勇形象。作者借“万里霜台压瘴云”一句表现出战地的艰苦环境和战斗意志。此外,诗歌还传递出一种克服困难的信念,通过“波神今伏马将军”展现了战胜险恶海路的信心与实力。整首诗篇情感昂扬,形式紧凑,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军事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安南马中丞》是唐代诗人熊孺登的作品,创作于唐玄宗时期。在这首诗中,熊孺登通过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唐玄宗在位期间(712-75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然而,在这个看似和平的时期,唐朝却在边疆地区面临着许多外患。其中,安南地区(今越南北部)在唐初就被纳入了唐朝的版图,但由于地方势力的反叛,使得唐朝不得不派遣官员去治理这个地区。马中丞便是这一时期的安南太守。 熊孺登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诗作往往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他与马中丞是好友,当马中丞被任命为安南太守时,熊孺登深感担忧,但他又无能为力。于是,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不能为朋友分忧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