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兴元郑相公早春送杨侍郎

标题包含
奉和兴元郑相公早春送杨侍郎
征鞍欲上醉还留,南浦春生百草头。 丞相新裁别离曲,声声飞出旧梁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要启程,却又被美景醉倒,流连忘返;春天的南方海边,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这次离别,丞相新作了一首曲子,每一声都透露出离别的悲伤,悠扬的旋律传遍了整个城市。
去完善
释义
1. 奉和: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文中的一种体裁,用于表示对前作诗歌的赞赏和敬意。在这里,作者熊孺登以此表达他对郑相公和杨侍郎的尊重和赞美。 2. 兴元:古地名,位于今中国陕西省汉中市。唐朝时期在此设立过兴元府。这里是郑相公的治所所在地。 3. 郑相公:指郑灏,唐代官员,曾任山南西道节度使等职,官至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封齐国公。 4. 杨侍郎:指杨于陵,唐代官员,曾任职工部侍郎。此处他离开兴元,因此郑相公为其送行。 5. 征鞍:远征的马鞍,借指出征的将士。这里用来形容杨侍郎即将离去的样子。 6. 醉还留:表示临别之际,不舍之情表现得非常浓烈。醉,沉醉;还,仍然;留,挽留。 7. 南浦:指南面的水边。这里代指送别的地方。 8. 春生:春天的生机。这里用草头的生长来形容春天蓬勃的景象。 9. 百草头:各种杂草的顶端部分。这里用来描绘春天生机勃勃的场景。 10. 丞相:指郑相公。在唐代,尚书左仆射等同平章事地位尊崇,被誉为“丞相”。 11. 新裁:新创作。这里用来形容郑相公刚刚创作的离别歌曲。 12. 别离曲:描写离别的曲子。这里的别离指的是杨侍郎即将离开兴元。 13. 声声:每首歌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离别曲子的美妙动听。 14. 旧梁州:古代的地名,位于今中国陕西省汉中地区。这里用以表达对故地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诗人送别友人杨侍郎的情景。首句“征鞍欲上醉还留”,写出了临别之际的矛盾心情:一方面希望友人能早日踏上征途,另一方面又难舍难离,醉意阑珊。紧接着的“南浦春生百草头”,则通过春天的景象衬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让人联想到春天蓬勃生机背后隐藏的离别伤感。 接下来的“丞相新裁别离曲”,则是对友人的赞美。诗人将丞相(指郑相公)比作乐曲的创作者,表现出他极高的音乐造诣和对离别的深刻理解。最后的“声声飞出旧梁州”,则是通过乐曲的悠扬传颂,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兴元郑相公早春送杨侍郎 诗: 南北驱驰任世荣,含香从宦似登山。 梁州又作新兴府,关路先迎旧广川。 政称朝野安中外,恩泽军民浃鬼天。 将因倜傥闻风义,特选文儒待佐贤。 写作背景: 此诗是唐朝诗人熊孺登为郑相公(此处指郑朗)所作的《奉和兴元郑相公早春送杨侍郎》。熊孺登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唐代,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诗中的“南北驱驰任世荣”描述了作者在南北奔波的生活中感受到了人世间的荣耀与光辉。这与当时唐朝疆域辽阔,国家繁荣的情况相呼应。而“含香从宦似登山”则表现了作者在官场上的锐意进取精神,同时也揭示出当时官场的竞争激烈。 "梁州又作新兴府,关路先迎旧广川",描绘的是唐朝初期梁州地区(今陕西省南部一带)在军事和商业上的繁荣景象。这反映了唐朝初期国力逐渐强大,民生改善的社会现象。 "政称朝野安中外,恩泽军民浃鬼天"表达了作者对郑相公政治才能的高度赞誉。郑相公作为一位政治家,他的治国方略使朝廷内外安宁,惠及全国民众,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拥护。这两句诗句也反映出当时唐朝政府的治理效率较高,国泰民安的时代特征。 最后两句,"将因倜傥闻风义,特选文儒待佐贤",表明了作者对郑相公的敬仰之情。他认为郑相公是一位风流倜傥的人物,具备高尚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这对于当时文人雅士崇尚气节,追求道德完美的社会风气予以了高度肯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