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祗役遇风谢湘中春色

标题包含
祗役遇风谢湘中春色
水生风熟布帆新,只见公程不见春。 应被百花撩乱笑,比来天地一闲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面上吹拂着春风,船帆焕然一新,这趟旅程只关心进度却错过了春天的美好。 春天里的百花大概会嘲笑我吧,因为我的眼里只有这次的任务,就像一个与世无争的隐者一般。
去完善
释义
1. 祗役:指在外服劳役。祗,zī,恭敬;役,劳作,执行任务。 2. 谢:拒绝,辞别。 3. 湘中:湖南一带地区。 4. 生风:产生风。这里指因风吹而产生的浪花。 5. 熟布帆:是指布质的风帆。熟,shú,加工过的物品。布,bù,由棉麻等织成的片状物。 6. 公程:指公事,公务。 7. 见春:看见春天的景色。 8. 应被:应该会被。应,yìng,应当;被,pī,表示被动。 9. 百花:各种花。 10. 撩乱:形容纷乱貌。 11. 笑:嘲笑,讽刺。 12. 比来:近来。 13. 天地:天和地。 14. 一闲人:一个无所事事的人。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祗役遇风谢湘中春色》诗中,诗人熊孺登以奇特的构思和诙谐的笔调描绘了他在旅途中所见的景色。首先,他用“水生风熟布帆新”来形容江水的荡漾和风帆的展开,这一句既描绘了旅途的景致,又暗示出春天的到来。然而,尽管春光已现,诗人却因忙于公事而无暇欣赏,于是出现了“只见公程不见春”的尴尬局面。 接着,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设想百花因他未能欣赏它们而感到好笑。这里的“应被百花撩乱笑”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奈与惋惜之情。最后,他以“比来天地一闲人”作结,表达了自己在繁忙公务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这首诗通过对春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世俗事务的厌倦,流露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祗役遇风谢湘中春色》是唐代诗人熊孺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8世纪中期,即唐玄宗至德宗时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重大历史事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熊孺登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人生际遇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他曾担任官职,但由于种种原因被贬谪,一度远离朝廷。在流寓湖南期间,他亲眼目睹了百姓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混乱。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人生经历中,熊孺登创作了这首《祗役遇风谢湘中春色》。在这首诗中,他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湘江沿岸的风貌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