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荷李常侍过郊居
贱子守柴荆,谁人记姓名。风云千骑降,草木一阳生。
礼异江河动,欢殊里巷惊。称觞容侍坐,看竹许同行。
遇觉沧溟浅,恩疑太岳轻。尽搜天地物,无谕此时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子守护家园,无人知晓我名。风雨飘摇,众人前来拜访;阳光普照,万物生机勃发。
礼仪差异在所难免,欢聚之时让人心惊。举杯共饮,相视而笑;相伴赏竹,同道而行。
遇见知己,深感江湖之近;恩情铭记,倍感泰山之轻。汇聚天地之物,诉说此刻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贱子:谦称自己。
2. 守柴荆:过着隐逸的生活。
3. 千骑:指众多的人马。
4. 降:来到。
5. 一阳生:冬至时阳气初生的意思。
6. 礼异:礼仪有别。
7. 江河动:形容庆祝冬至的礼仪盛大。
8. 欢殊:欢乐的不同。
9. 称觞:举起酒杯。
10. 看竹:欣赏竹子。
11. 许同行:允许一起行走。
12. 遇觉:感到意外。
13. 沧溟:大海。
14. 恩疑:感受到恩情。
15. 太岳:高大的山。
16. 无谕:无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李常侍之间的深厚交情。首联表达了诗人身份卑微,却有人记住了他的名字,暗示了李常侍对他的关心和照顾。颔联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两人地位的悬殊和李常侍的地位尊贵。颈联进一步强调了李常侍对诗人的礼遇和友谊,使得诗人感到惊喜。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李常侍的感激之情,以及他对这段友情的珍视。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与李常侍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关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至日荷李常侍过郊居》是唐朝诗人熊孺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唐朝的社会矛盾也在逐渐积累,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在这一时期,熊孺登在仕途上并未取得显著的成就,他一直在地方担任低级官职,如县尉、主簿等。他的生活较为清贫,但心态乐观,喜欢结交文人雅士。他在闲暇之余,喜欢游山玩水,欣赏自然风光。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诗歌创作非常活跃。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活跃在这个时期,他们的作品广泛传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熊孺登受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也积极投身于诗歌创作,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至日荷李常侍过郊居》这首诗就是熊孺登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描述了作者与友人李常侍在冬至这一天游览郊外的情景。他们一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畅谈人生理想,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展现了熊孺登作为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的风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