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别留少微上人
若为相见还分散,翻觉浮云亦不闲。
何处留师暂且住,家贫唯有坐中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若是为了相逢却又分离,反而觉得飘浮的云也显得忙碌不停。
哪里找得到老师短暂地歇息,家里贫穷只能靠着山坐下来。
去完善
释义
1. 野别:在野外分别。
2. 留:留住。
3. 少微上人:即僧人。
4. 若为:如何。
5. 翻觉:反而觉得。
6. 浮云:比喻游子漂泊不定。
7. 亦:也。
8. 不闲:忙碌。
9. 何处:哪里。
10. 留师:留下师傅。
11. 暂且:暂时。
12. 住:停留。
13. 家贫:家境贫寒。
14. 唯有:只有。
15. 坐中:坐在中间。
16. 山:此处指房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和怀念友人情感的诗歌。诗中的“若为相见还分散,翻觉浮云亦不闲。”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以及分离时的不舍之情。诗人用浮云来形容别离的无奈和伤感,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友情的珍视。
接着的“何处留师暂且住,家贫唯有坐中山。”则表现了诗人的谦逊和对友人的真诚邀请。诗人以自己的贫穷生活为背景,却毫无愧色地邀请友人在家中居住,表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真挚的感情。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别留少微上人》是唐朝诗人熊孺登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发生在唐玄宗时期(712-756年),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是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
在熊孺登的人生历程中,他曾担任过郡县的官吏,但因个性刚直,不善逢迎,多次遭到贬谪。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离别有着深刻的体会,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在这个时代,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佛教、道教等宗教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许多文人墨客与僧人交往密切,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交流氛围。熊孺登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与僧人少微上人的友谊也就不足为奇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