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湘江夜泛

标题包含
湘江夜泛
江流如箭月如弓,行尽三湘数夜中。 无那子规知向蜀,一声声似怨春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流逝如箭,月光如弓,在三湘之地行走了数个夜晚。可叹那杜鹃鸟似乎知晓归途在蜀地,它的一声又一声鸣叫,仿佛在怨恨春风的无情。
去完善
释义
1. 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 2. 三湘:这里指湖南地区,古时分潇湘、资湘、沅湘三部分,故称“三湘”。 3. 子规:即杜鹃鸟,又名布谷鸟。 4. 蜀:四川的别称。
去完善
赏析
《湘江夜泛》是唐代诗人熊孺登的一首描绘湘江夜景的诗。诗中以江水、月亮和子规鸟为主要的视觉元素,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带着淡淡哀愁的意境。 首先,诗人用“江流如箭月如弓”来形容湘江夜景。这里的“箭”和“弓”都是形象地比喻湘江水流的速度之快和水势之大,而夜晚的月亮则被描绘成一把弓,与江水相映成趣,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这种描绘方式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在一片江河月色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景和生机。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在三湘地区行驶数夜的情景。这里的三湘指的是湖南的湘江、资江和沅江,是古代进入四川的重要水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和对远方的渴望。 最后,诗人通过子规鸟的叫声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子规鸟,又称杜鹃鸟,在古代诗歌中常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在这里,诗人借子规鸟的叫声来传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哀愁。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子规鸟的叫声比作对春风的埋怨,这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总的来说,《湘江夜泛》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湘江夜景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湘江夜泛》是唐朝诗人熊孺登的一首描绘湘江夜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唐玄宗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熊孺登在这个时期生活于湖南一带,受到当地山水风光和民间风俗的影响,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感受湘江夜景,创作了这首流传后世的诗篇。 诗中描述的湘江夜景美轮美奂,“洞庭南是楚江分,水宿星郎夜避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对湘江夜景的描绘,传达了他的孤独心境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在这一时期,熊孺登的人生际遇颇不平静。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一直未能进入仕途。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浓厚的个人色彩。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