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寒食野望

标题包含
寒食野望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 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扫墓时不要只祭拜亲人,一年里只有这么几次。 坟前不要种植开花的树,因为花朵的美丽和生机与逝去的人无关。
去完善
释义
1. 拜扫:扫墓,清明节时祭拜已故亲人; 2. 骨肉亲:指至亲之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3. 唯此:只有这个时候; 4. 三两辰:指清明时节; 5. 冢头:坟墓的顶部; 6. 有花树:指开花的树木; 7. 春色:春天的景色; 8. 不关:无关,与…无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清明节扫墓的一种哀愁和思念。首句“拜扫无过骨肉亲”说明清明节扫墓是表达对亲人哀思的重要仪式。接下来“一年唯此两三辰”则强调了这个传统节日至关重要,每年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通过想象来提醒我们,不要给墓地旁栽种过多的开花植物,因为墓地的主人无法欣赏这春天的美景,从另一个角度又增加了诗歌的哀伤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食野望》是唐代诗人熊孺登创作的一首描绘清明节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45年左右,正值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社会相对繁荣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熊孺登已经年逾半百,他的前半生一直在地方官任上度过,虽然地位不高,但生活还算安稳。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的国势逐渐衰落,熊孺登的人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失去了稳定的官职,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风俗、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寒食节成为了民间的重要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赏春,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熊孺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寒食野望》,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他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