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韶溪权上人
溪行逢雪后,明月照孤身。
夜榜闻烟艇,春耕见穑人。
早梅容易落,征路往来频。
应感随阳雁,年年度柳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溪流旁行走,刚刚遇上一场大雪;夜空中的明月照亮了孤独的身影。夜晚停泊在船舱边,耳边传来炊烟袅袅的声音;春日里农耕劳作时,看见辛勤的农民。早早盛开的梅花容易凋谢,征途上的行人往来频繁。大雁随着阳气南飞,每年都会来到有柳树的小渡口。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韶溪:地名,位于浙江德清县东五十里。
2. 权上人:唐代禅僧法号,此处指韶溪的僧人。
3. 溪行:沿溪水行走。
4. 烟艇:烟雾弥漫的小艇。
5. 耕:耕种土地。
6. 穑人:从事农业劳动的人。
7. 早梅:一种梅花品种,开花较早。
8. 征路:远行之路。
9. 应感:回应感应。
10. 随阳雁:跟随太阳南飞的候鸟大雁。
11. 年年:每年。
12. 柳津:杨柳树下的渡口。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送别韶溪权上人》诗中,诗人释永颐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和心情。在送走友人之后,他沿着溪水行走,邂逅了雪后的美景,明月皎洁,照耀着孤单的身影。接下来的“夜榜闻烟艇,春耕见穑人”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关注和对劳作人民的敬重。这里的“夜榜”指夜晚的水运,“烟艇”代指船,而“春耕”意味着春季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农田里的农民正在辛勤耕耘,呈现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
随后,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离别的不舍与忧虑。“早梅容易落,征路往来频”这两句,描述了早春时节梅花凋落的景象,暗示了时光荏苒、离别匆匆的主题。同时,这里还暗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频繁别离,表达了他们对彼此深深的不舍之情。
最后,诗人以“应感随阳雁,年年度柳津”收尾,巧妙地运用了随阳雁这个意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重逢的期待。随阳雁是候鸟的一种,每年冬天都会飞往南方避寒,春天再回到北方。诗人用这一意象来形容他与韶溪权上人间的情谊,期望像随阳雁那样年复一年地相聚于柳津河畔。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别韶溪权上人》是南宋诗人释永颐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中期,即公元12世纪40-50年代之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北宋交替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一时期,释永颐作为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体验。他在旅途中结识了韶溪权上人,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得不分手。在送别韶溪权上人的时刻,释永颐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诗中,释永颐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担忧。他用“浮云流水”来形容人生的无常,用“山色空蒙”来比喻时光的流逝。这种深沉的感慨,反映出他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