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听琴

标题包含
听琴
蘼芜香散楚江头,湘竹丛边泪不收。 莫把朱丝写离恨,夜深帘外鬼神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永颐(1840年-1901年),法号“释永颐”,俗名“李瑞清”,字“少白”,号“梅痴”,又号“清道人”,中国清朝末年著名画家、书法家。 释永颐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对诗词书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蘼芜的香气在楚江边消散,泪水在湘竹丛边无法止住。 不要用红色的丝线写下离别之情,深夜的帘外连鬼神都会感到忧愁。
去完善
释义
1. 蘼芜:一种草本植物,古人常用于比喻离别之情。 2. 楚江:即长江,此处指湖南省一带的长江流域。 3. 湘竹:湘江边的竹林,此处可能指的是潇湘之地,古代诗人常用潇湘来象征忧愁与离别。 4. 朱丝:红色丝线,这里指代琴弦。
去完善
赏析
《听琴》一诗以楚江、湘竹等颇具特色的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诗人借听琴的情景表达离别之情和对远方的忧虑。“蘼芜香散楚江头”,蘼芜的香气在江边飘散,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湘竹丛边泪不收”,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这里用以表现诗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接下来用“莫把朱丝写离恨”来提醒我们,音乐的感染力是极强的,它不仅能让世人感知到悲伤,还可能触动天地间的神灵。“夜深帘外鬼神愁”,强调了音乐的力量之大,甚至可以感天动地,连鬼神也为此忧愁。这首诗借助听琴这一行为,展现出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思绪和情感波动,形象生动,感情真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听琴》是南宋诗人释永颐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释永颐作为一位出家人,他游历四方,接触了各种社会现象,对民生疾苦有深切的体会。 在这段时间里,释永颐的人生际遇也十分坎坷。他曾四处云游,寻找心灵的慰藉,但现实中的种种苦难让他深感无奈。他在旅途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人生真谛,这使得他在困境中得到了力量与支持。 在宋末元初这个特殊时期,中华民族正经历着一次大变革。蒙古帝国的铁蹄横扫欧亚大陆,灭金、西夏、西辽等国,最后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宋灭亡。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感慨万分,纷纷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释永颐也不例外,他的这首《听琴》正是借听琴的契机,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和对民生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