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义山诗集
渺绵出声响,奥缓生光莹。太息涪翁去,无人会此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微风轻轻拂过,发出沙沙的声音,深邃处闪烁着柔和的光亮。可叹涪翁已经离去,没有人能够理解这种意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李义山:即唐代诗人李商隐,字义山。
2. 涪翁:指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号涪翁。
3. 奥缓:意为深远而缓慢。

去完善
赏析
《读李义山诗集》曾国藩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李义山诗集中声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其作品的欣赏和赞叹。诗中的“渺绵”和“奥缓”形象地展现了李义山诗歌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同时,诗人感叹李涪翁(即李义山)已逝,他的诗歌情怀无人能懂,表达了对这位古代诗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李义山诗集》是清朝大臣曾国藩在闲暇时阅读李商隐的诗歌集后创作的一首诗词。此诗的创作时间为1860年左右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这是曾国藩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作为清政府的军事统帅,肩负起镇压农民起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这段时间里,曾国藩本人也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他的母亲去世,使他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而在战场上,太平天国运动的声势浩大,一度让曾国藩陷入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阅读李商隐的诗集,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对人生困境的思考。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近代历史的转折点,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而太平天国运动更是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因此,曾国藩在阅读和创作这首诗时,不仅受到了李商隐诗风的熏陶,还时刻关注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命运的沉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