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诗五首
大叶下如雨,西风吹我衣。
天地气一肃,回头万事非。
虚舟无抵件,恩怨召杀机。
年年绊物累,俯仰邻诟讥。
终然学黄鹤,浩荡沧溟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蟋蟀在西厢房歌唱,此时正值深秋之时。小人物也有展翅高飞的时候,当他们遇到机会时也会像现在这样。在大泽中隐藏着一条冬眠的蛰龙,它静卧在深深的沼泽之中。待到明年春暖花开、泽润九州之时,它将成功地完成任务回到水底深渊。我们的道义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只是在这喧闹的世界中保持真实的自我。

去完善
释义
《秋怀诗五首》是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国藩所作。这首诗歌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1. 西轩:指房屋西侧的小屋或者阁楼,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居住的房间。
2. 商声:中国古代音乐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秋天属金,与商声相配,所以商声代表秋天的声音。
3. 小人:这里指代蟋蟀,因为蟋蟀在古人眼中被视为微不足道的昆虫。
4. 大泽:指广阔的沼泽地或湖泊。
5. 蛰龙:潜伏在地下的龙,这里用来比喻有潜力的人才。
6. 严冬:指冬天寒冷的时期。
7. 明岁:指第二年。
8. 泽九州:指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9. 湫底:湫,水潭;湫底,水潭底部,这里用来形容龙的隐藏之处。
10. 吾道:指诗人所信奉的人生哲理。
11. 多言:说话过多。
12. 喧嚣:形容声音嘈杂。

去完善
赏析
《秋怀诗五首》以“蟋蟀吟西轩”开篇,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深秋的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小人快一鸣,得时一如此”的描绘,既表达了自然界的生命规律,又暗含着一种人生态度: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接下来,“大泽藏蛰龙,严冬卧不起”两句则借用了龙的传说,象征了在困境中蛰伏的生命力量。最后,“明岁泽九州,功成返湫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展现了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怀诗五首》是清朝大臣、文学家曾国藩在咸丰十年(1860年)创作的组诗。这一时期,曾国藩正带领湘军与太平天国进行激战,他在前线作战的同时,还需处理复杂的军政事务,人生正处于艰难困苦的阶段。
在这组诗中,曾国藩以“四壁秋风起,萧条客不归”开篇,表达了身处困境中的无奈和孤独。紧接着,他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来形容战争带来的生活困扰,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他还提到了对友情的珍视,如“丈夫志四海,暂别莫伤情”,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关爱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他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如“天下英雄尽入彀,吾生亦有涯”,表现了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他身为朝廷重臣的忧虑和责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