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四时代序逝不追。寒风习习落叶飞。
蟋蟀在堂露盈墀。念君远游常苦悲。
君何缅然久不归。贱妾悠悠心无违。
白日既没明灯辉。夜禽赴林匹鸟栖。
双鸠关关宿何湄。忧来感物涕不晞。
非君之念思为谁。别日何早会何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四时更迭无法倒转,寒风吹拂,树叶飘散。
蟋蟀声在室内回响,露水洒满台阶。思念远方的游子,心中满是忧伤。
为何你不早早归来?我内心的期待未曾改变。
白日已然沉落,明亮的灯光照亮夜晚。鸟儿们归巢栖息。
一对斑鸠在何处过夜?忧愁来袭,不禁泪流满面。
心中的思念并非因你而起,只是离别之日如此之早,相见之时却又如此漫长。

去完善
释义
1.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燕地即幽州地区,大致包括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一带。这里讲的燕歌行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而是以燕地为背景描绘普通人的生活、情感以及社会风情的诗歌。
2. 四时代序:四季更替的顺序。
3. 寒风习习:寒冷的秋风不断地吹过来。
4. 蟋蟀在堂:秋天来临,蟋蟀从田野迁移到房屋中过冬。
5. 贱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6. 缅然:遥远的样子。
7. 盈盈:形容露水很多。
8. 墀:台阶或石阶。
9. 白日既没:太阳落山。
10. 明灯辉:明亮的灯光照耀。
11. 夜禽赴林:夜间的鸟儿归巢。
12. 匹鸟栖:成对的鸟儿栖息。
13. 双鸠关关:一对斑鸠叫唤。
14. 宿何湄:住宿在哪里。
15. 忧来感物:因为忧愁而来,感伤万物。
16. 涕不晞:眼泪还没有干。
17. 别日何早:分别的日子为什么这么早。
18. 会何迟:相会的时间为什么那么迟。

去完善
赏析
《燕歌行》是西晋诗人陆机根据古乐府曲调创作的拟古诗。作品通过对季节更迭、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主人公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
“四时代序逝不追。寒风习习落叶飞”,两句点明了秋天时节,寒风萧瑟,落叶纷飞,给人以时光流逝之感。
“蟋蟀在堂露盈墀。念君远游常苦悲”,诗人借蟋蟀在堂、露水满阶的景致,表达了对游子离家的担忧和思念之苦。
“君何缅然久不归。贱妾悠悠心无违”,主人公感慨游子为何迟迟未归,而自己却对此毫无办法。
“白日既没明灯辉。夜禽赴林匹鸟栖。双鸠关关宿何湄”,随着太阳落下,灯火明亮起来,鸟儿们也纷纷回到巢中,而双鸠却孤独地栖息在水边。这里暗含了孤独的意象,反映了主人公的内心状态。
“忧来感物涕不晞”,由于忧虑重重,以至于面对美景也无法释怀,眼泪难以止住。
“非君之念思为谁。别日何早会何迟”,诗人在此发出了深深的疑问:如果没有你在心中,那我又会为了谁在忧愁呢?离别的日子如此之早,重逢的日子却又如此遥远。这两句将主人公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她对游子的深深挂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绘,展现了主人公深情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燕歌行》是西晋文学家陆机创作的七言古诗,创作于公元297年。此时正值八王之乱末期,战乱频仍,民生疾苦。陆机虽出身世家,但因战乱家道中落,本人也辗转流离,亲身体验到了战乱的苦难。
在创作这首诗时,陆机刚刚步入仕途,成为赵王的参军。他深感时代的动荡与民众的痛苦,希望通过诗歌来反映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他也受到曹操、曹丕等人的乐府诗影响,尝试将民歌的艺术形式融入到文人诗中,使诗歌更具现实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因此,《燕歌行》虽然描绘了百姓在战乱中的苦难生活,但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高尚情操。这首诗歌不仅在形式上具有开创性,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堪称西晋时期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