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友辞 提葫芦
提胡芦,提胡芦,东呼西呼声不孤。
荳蔻花繁葡萄疎,野香野气薰薰粗。
过相烦,为我携,攒砂点漆苞累累。
呜呼此友兮坚相期,山樊乱蕊沾皴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拿着葫芦走四方,东西呼叫声不断。
豆蔻花开得繁茂,而葡萄树却很稀疏,田野里的香气和雾气弥漫四周。
路过的人儿啊,麻烦你们帮我携带这满盈的砂粒和漆树果实。
唉,这位朋友啊,我们坚定地约定着,一起在山中漫步,赏那花朵簇拥、满是皱纹的树皮。
去完善
释义
1. "提胡芦":字面意思是指提着胡芦或悬着的藤蔓。这里“胡芦”可能是谐音“壶卢”,即悬壶而吟的诗人形象。
2. "东呼西呼声不孤":描述诗人在山中呼唤的声音,表现出其孤独的情绪。"呼"在此表示呼唤或表达感情的声音。
3. "荳蔻花繁葡萄疎":这句描绘了荳蔻花繁茂与葡萄稀疏的景象。"荳蔻花"是一种植物花朵名称,此处形容花的数量多;"葡萄"是一种水果,这里形容葡萄稀疏。
4. "野香野气薰薰粗":这句强调山野间香气四溢和浓烈的氛围。"薰薰粗"意指山野的气息。
5. "过相烦,为我携":意为麻烦您将我的东西带去,传递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过相烦"是表达恳求的语气。
6. "攒砂点漆苞累累":这句表达了砂质土壤与漆树果实饱满的特点。"攒砂"表示砂质的土壤;"点漆"表示漆树果实如同涂上了漆一般,形容果实色泽鲜艳;"累累"是形容果实或物体堆叠在一起的样子。
7. "坚相期":表达出坚定期待对方能够回应自己的友情。"相期"指的是互相期望或者约定。
8. "山樊乱蕊沾皴皮":这句话描绘了山上繁多的花朵紧贴在树皮的纹理上。"山樊"代指山林间的树木;"乱蕊"意为众多的花朵;"沾皴皮"是说花朵紧贴在粗糙的树皮上。
去完善
赏析
王质这首《山友辞·提葫芦》描绘了山中生活的欢快与闲适。诗人在山中的草木、野香和荳蔻花繁中寻找生活乐趣,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诗人将“提葫芦”这一意象贯穿全篇,让读者联想到在山间行游的豁达与自由。
首句“提胡芦,提胡芦,东呼西呼声不孤”表现了诗人在山中行走的悠哉氛围,喊声伴随着山的回声,显得格外动听。下一句“荳蔻花繁葡萄疏,野香野气薰薰粗”则展现了山中的独特景色:繁茂的荳蔻花与稀疏的葡萄架相映成趣,香气弥漫于山间空气中。
接下来诗人以“过相烦,为我携,攒砂点漆苞累累”恳请友人陪伴同行。诗人与友人携手行走在花草盛开的山径上,仿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后两句“呜呼此友兮坚相期,山樊乱蕊沾皴皮”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总之,这首诗生动地呈现了山中生活的乐趣和惬意,充满了丰富的自然色彩和生活气息,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山友辞·提葫芦》出自南宋诗人王质的《雪山集》。公元1147年,王质出生在浙江义乌的一个书香世家,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然而科举道路并不顺利,屡试不第,最后只做了个地方小官。在任期内,他关心民生疾苦,惩治腐败,因而被陷害免职。
这首诗创作的时期是南宋晚期,当时正值金国入侵,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朽,民生疾苦。王质在亲身经历和目睹了这些社会现象后,深感忧虑和痛心。他在诗歌中以“山友”自比,表达了与世俗隔绝、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诗中的“提葫芦”是一种隐喻,意味着诗人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磨难,勇敢前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