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寒夜作

标题包含
寒夜作
生计尚茫茫,微吟思故乡。 羁愁消不尽,寒夜未为长。 门掩梅花月,禽翻竹叶霜。 挑灯裁锦字,明发有归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生活还在迷茫中,轻声低吟思念故乡。 心中的忧愁不断,寒冷的夜晚并不漫长。 门窗遮挡了梅花和月光,鸟儿在竹叶上飞翔似乎带着寒冷的白霜。 点亮灯光裁剪书信,明天就会有回家的航船。
去完善
释义
1. 生计:指生活或生存的方式;犹言维持生活的办法。 2. 微吟:轻声低唱。指小声地吟咏诗歌。 3. 羁愁:旅人的离愁别绪。 4. 寒夜:寒冷的夜晚。 5. 锦字:华丽的文字,这里代指书信。 6. 明发:黎明;天亮。
去完善
赏析
《寒夜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胡仲参在寒夜里思念故乡的心情。开篇两句“生计尚茫茫,微吟思故乡”,点明了诗人生活中的迷茫和孤独,以及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接下来的两句“羁愁消不尽,寒夜未为长”,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在异乡生活的惆怅和对漫长寒夜的无奈。 接下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冷的夜晚:“门掩梅花月,禽翻竹叶霜。”这两句形象地展现了冬夜的景象,门外是绽放的梅花和明亮的月光,屋内则因为寒冷而显得寂静,只有禽鸟偶尔翻飞,触动着竹叶上的霜雪。这样的景象,不仅令人感受到冬季的寒冷,也让人体会到诗人的孤独心境。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回到家乡的心愿:“挑灯裁锦字,明发有归航。”通过点燃灯烛、裁剪书信的细节,传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与故乡取得联系的心情。这两句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使得诗人的情感得以抒发,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他的思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夜作》是宋代诗人胡仲参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发。胡仲参,生活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字蔚宗,生卒年不详,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一位著名文人,以诗文闻名于世,但他在当时并未能获得足够的政治地位。 在创作《寒夜作》时,胡仲参正身处一个寒冷而漫长的夜晚。这个夜晚可能是真实生活中的一个寒冷夜晚,也可能是比喻他当时所遭遇的困境和挫折。在此时期,南宋政权在北方战事不断失利,金国势力南侵,国家和民族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胡仲参作为一个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到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将自己的家国情怀寄托在这首诗歌之中。 诗人用冷月、孤舟、落叶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凉景象,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这种情感与他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表现出他对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