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唐山人
梓潼江口涪江上,深僻还如樗杜村。
独坐翠光喷钓艇,万家寒影落吟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梓潼江口的涪江河畔,这里的偏僻寂静就像是被遗忘的村庄。独自坐在绿色的江面上,看着鱼艇喷水而出,而万家灯火倒映在江面之上,一片宁静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寄:寄托情感。
唐山人:作者所思念的隐居友人。
梓潼:古县名,在今四川省境内。
涪江:水名,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流入长江。
深僻:指环境清幽偏僻。
如:像。
樗(chū)杜村:借指隐者居住的山村。樗,树木名称;杜村,村落。
翠光:形容江水清澈翠绿的光泽。
万家:众多人家。
寒影:月光洒在万物上的倒影。
吟轩:诗人居住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寄唐山人》这首诗描绘了梓潼江口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梓潼江口涪江上,深僻还如樗杜村”,以梓潼、江口、涪江等地理名词开篇,展现了诗人在这片宁静的乡野之间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这里的“深僻还如樗杜村”,意味着尽管此地位于繁华之地,但仍然是远离喧嚣的理想居所。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眼前所见的美景:“独坐翠光喷钓艇,万家寒影落吟轩”。这两句诗展现了江边垂钓的画面,以及诗人独自坐在江边,凝望着天空和大地之间的景象。这里的“翠光喷钓艇”,形象地描绘了江水反射出翠绿的光芒,映衬着渔夫的小船;而“万家寒影落吟轩”则寓意着千家万户沉浸在寒冷的月色中,诗人在吟诗作对,感受着这美好的夜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梓潼江口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唐山人》是宋代文学家张士逊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年,正值宋朝建立之初,国家局势相对稳定。此时的张士逊已经步入了老年,他的生活较为恬淡,对世事看得较为通透。这首诗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对生活态度的表达。
在这首诗中,张士逊描绘了自己退隐田园、寄情山水的情景,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心态反映了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的心态,他们在经历了世事沧桑之后,开始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此外,这首诗歌也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在宋朝初年,社会相对安定,人们开始关注精神文化的需求,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张士逊作为这个时期的文人代表,他的作品也成为这个时代的精神象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