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西庵寺

标题包含
题西庵寺
西庵深入西山里,算得当年少客游。 密密石丛盘小径,涓涓云窦泻寒流。 松皆有节谁青盖,僧尽无心也白头。 欲刷粉牌书姓字,调卑官冗不堪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西边的寺庵深处,位于那西山之中,还算得上是当年的清静之地。 密集的石丛中蜿蜒着一条小径,清澈的泉水从山涧奔流而下。 松树郁郁葱葱,每一个都似有生命,而僧人尽管心无旁鹜,白发也已满头。 想要用白粉在木牌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却因地位卑微、公务繁忙而无法留下。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庵寺的清幽环境,诗人在此感受到的是与世无争的静谧和安详。“西庵深入西山里”句点明位置,用“少客游”突出了寺庙的宁静;“密密石丛盘小径,涓涓云窦泻寒流”则通过对山间景色、水流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了自然环境的生机与活力。 诗人在这幽静的环境中观察到了自然的细节,如“松皆有节谁青盖,僧尽无心也白头”两句,通过松树和僧人形象的刻画,让读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的无常。 然而,诗人最后却表达出无法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久驻足的心情,“欲刷粉牌书姓字,调卑官冗不堪留”两句显示了他因为地位卑微而无法在此地专心致志的原因。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生活哲理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西庵寺》是宋代文人张士逊的一首著名诗作。此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96年,正值宋哲宗时期。在这个时间段里,张士逊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早年曾考取进士,后出任地方官员,凭借政绩和才干逐步升迁至太尉。然而,由于朝政斗争激烈,张士逊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因此,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清净脱俗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浮华的不满。 在宋哲宗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佛教文化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张士逊也是如此,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敬仰,并在生活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因此,《题西庵寺》这首诗既反映了张士逊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精神追求,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