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陈文惠

标题包含
寄陈文惠
赭案当年并命时,蒹葭衰飒倚琼枝。 皇恩乞与桑榆老,鸿自高冥凤在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年的试卷上承载着我的期许,芦苇草伴着琼花树枝渐渐衰败。 感谢皇上的恩典让晚年生活有了依靠,鸿雁翱翔在天空,凤凰却仍在池塘中徘徊。
去完善
释义
1. 寄:这里表示给远方的人寄信或托人带话; 2. 陈文惠:这里指代收信人陈尧佐,他是宋仁宗时期的一位文臣,被赐封为“文惠”,有深厚的文学素养; 3. 赭案:原意是红土色长桌,这里是借喻指朝廷官署; 4. 并命时:指的是一起被任命为官员的时候; 5. 蒹葭:蒹是一种野生植物,葭是指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蒹葭泛指江河湖泊边的野草; 6. 衰飒:形容草木枯萎凋零的景象; 7. 倚琼枝:琼枝是指美好的树枝,这里表示依靠美好的东西来衬托; 8. 皇恩:皇帝的恩典; 9. 乞与:祈求给予; 10. 桑榆老:用桑树榆树比喻老人; 11. 鸿自高冥:鸿是指大雁,高冥在这里意思是高远辽阔的天空; 12. 凤在池:池原指池塘,这里指的是凤凰池,传说中的凤凰居住的地方,用来比喻皇帝宫殿。
去完善
赏析
《寄陈文惠》是一首描绘文人雅士之间深厚友谊的诗篇。前两句通过“赭案”和“蒹葭”两个意象,展现出两位才子共同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虽然如今已经物是人非,但那份深厚的情感依然如琼枝般熠熠生辉。 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与祝福。尽管他们已不再年轻,但曾经的辉煌依然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正如凤凰虽在池塘栖息,却依然保持着高贵典雅的气质。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还流露出他们对于各自人生经历的感慨与珍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陈文惠》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人张士逊所创作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他的晚年时期,约公元1060年左右。在那个时候,张士逊已经辞官归隐,过上了宁静的田园生活。因此,这首诗可以说是他在这个阶段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怀念。 在那个时期,北宋的社会政治氛围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但另一方面,官僚腐败、民生困苦等问题仍然存在。作为一名曾经身处高位的官员,张士逊对这些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他的诗作中既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在这首诗中,张士逊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传达了一种人生的哲理: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珍惜当下的时光。这种人生态度在当时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是对后世文人的一种启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