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锡杖泉

标题包含
锡杖泉
灵踪遗几载,卓锡在高岑。 妙法归何地,清泉流至今。 苔花生细细,云叶映沈沈。 桂魄皎清夜,分明六祖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几行古文的意境是:在寻幽访古的地方待了几年,因为主人卓然独立的身影,停留在高山深谷。宇宙间的真理(妙法)究竟在哪里?那里有一泓清泉,依然源远流长至今。绿色的地衣、细小的苔藓在地面上生长,而天空中的云朵则显得深沉厚重。当明亮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人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慧能大师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释义
1. 锡杖泉:泉水名,与六祖慧能有关。 2. 灵踪:指六祖慧能的行踪。 3. 遗几载:流逝了若干年。 4. 卓锡:佛教禅宗,指的是僧侣外出云游时手持锡杖,在路上遇到河水阻隔,便以锡杖敲打水面,使水流分开,僧人借此得以渡过。 5. 高岑:高山峻岭。 6. 妙法:高深的佛法。 7. 归何地:不知道在哪里。 8. 苔花:苔藓上的花朵。 9. 细细:细小,细碎。 10. 云叶:云朵。 11. 沈沈:深沉的样子。 12. 桂魄:月亮的别称,因为传说月中有桂树。 13. 皎清夜:明亮的夜晚。 14. 六祖:佛教禅宗,指第六代祖师,这里指的是六祖慧能。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精神境界的诗。诗中通过描述锡杖泉这一自然景观,表现了对禅意的领悟和表达。“灵踪遗几载,卓锡在高岑”句揭示了锡杖泉的传说背景;接下来的“妙法归何地,清泉流至今”则转向自然景观,指出清泉至今仍流淌,呼应了前一句中的“卓锡”;接着的“苔花生细细,云叶映沈沈”继续渲染自然景色;最后两句“桂魄皎清夜,分明六祖心”以月亮比喻人的心境,表达出诗人对于禅宗精神的追求。全诗层次分明,用词典雅,寓哲理于景物之中,意境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锡杖泉》是北宋著名文人张士逊所创作的词。据历史资料记载,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053年。此时正值北宋中期,朝堂之上政局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逐渐显现。张士逊在这一年因病辞官回乡休养。 在这个阶段,张士逊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曾经位高权重,如今却需面对平淡的乡居生活。这一变化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为他带来不少启发和感慨。因此,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锡杖泉》一词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张士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还能体会到他摆脱世俗纷扰后向往宁静、自然的情怀。 此外,在《锡杖泉》中,我们还能够看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北宋时期科举制度成熟,文人墨客辈出,许多才子在各地游学、交游,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在这种背景下,张士逊通过《锡杖泉》展现了当时的文人风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