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中植桐于萧寺壬辰登科后告老来寺留题
桐枝手植有桐孙,二纪重来愧此身。
三匹衣鱼联贵仕,十洲轩冕接清尘。
耕桑虽喜多新陇,耆艾堪嗟少故人。
萧寺前题粉壁在,又书丁巳对壬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年亲手种植的梧桐树已经成长繁茂,再次来到这个地方的自己却已经老去。这里有三位尊贵的士人相互联合,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尽管这片土地上多了许多新的桑田,但年长的故人却很少了。寺庙前的墙壁上还留着过去的题字,那是十年前自己所写的,那时候的岁月还是丁巳年,而今已是壬辰年了。
去完善
释义
桐枝:这里指梧桐树,因为梧桐的枝干适合写大字或题诗而得名。
手植:亲手种植的树木。
有桐孙:桐树的果实。
二纪:二十四年。
告老:古代官员以年老请求辞官退休。
衣鱼:衣服上的图案。
三匹:形容数量之多。
轩冕:原指卿大夫的车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清尘:比喻尘世的纷扰,也可形容清净的地方。
耕桑:指农耕之事。
新陇:新的田地。
耆艾:泛指老年人。
堪嗟:表示感叹、惋惜。
萧寺:佛教寺庙。
粉壁:墙壁。
丁巳:指公元107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
壬辰:指公元1052年,宋仁宗皇祐四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寺庙的所见所感。首联以“桐枝手植有桐孙”起笔,展现出岁月的沧桑之感;颔联则以“三匹衣鱼联贵仕,十洲轩冕接清尘”表达对往昔生活的怀念;颈联“耕桑虽喜多新陇,耆艾堪嗟少故人”则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尾联“萧寺前题粉壁在,又书丁巳对壬辰”则暗示着诗人再次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岁月的沉淀。整首诗情感深沉,笔触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岁月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雍熙中植桐于萧寺壬辰登科后告老来寺留题》是北宋时期张士逊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84年左右,正值北宋雍熙年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为诗人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张士逊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在雍熙年间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墨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厌倦了官场的生活,决定辞官回乡,回归田园生活。
在这首诗中,张士逊描绘了自己在萧寺中种植桐树的情景。这种景象寓意着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同僚们的敬仰之情,希望他们能够在这个美好的时代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