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作
鬰鬰襟怀怨别离,凤楼西角正斜晖。
洞房风细春华暖,落尽碧桃人未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忧郁的心情满怀离愁别绪,凤凰楼阁的西侧正好是夕阳余晖。
新房里的风轻云淡,春天的阳光温暖如春,满树的碧桃花都已凋落,而意中人却还未归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欝欝:忧郁的样子。
2. 襟怀:心怀。
3. 怨别离:怨恨离别之情。
4. 凤楼:指女子的居所。
5. 西角:西方的角落。
6. 斜晖:夕阳的余晖。
7. 洞房:新婚夫妇的卧室。
8. 风细:微风轻拂。
9. 春华:春天的花朵。
10. 碧桃:一种桃树,春天开花,花色洁白如玉,故称“碧桃”。
11. 未归:尚未归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戏作》描绘了一位佳人独守空闺的情景。首句“欝欝襟怀怨别离”表达了佳人对离别的哀怨之情,心中郁结难解。第二句“凤楼西角正斜晖”点明了时间,夕阳西下,暮色渐浓,映衬出佳人孤独的心境。第三句“洞房风细春华暖”描述了温暖的春日里,佳人在华丽的房间里感受到轻柔的风,以此表现出她孤寂的心情。最后一句“落尽碧桃人未归”则表达了佳人在桃花落尽时仍盼着离人归来,却终未如愿以偿的无奈与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一位思妇独守空闺的幽怨心境,给人以深深的同情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戏作》是宋代诗人俞紫芝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这首诗歌的创作期间,俞紫芝正值人生壮年,他才华横溢,性情豪放,善于辞赋。然而,他的人生经历却颇为坎坷,屡试不第,仕途不顺,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科举制度已经逐渐成为了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这使得士人阶层对科举考试充满了期待和追求。然而,科举考试中的种种弊端,如徇私舞弊、权钱交易等,使得许多真正有才能的文人雅士难以脱颖而出。这种现实的反差,使得俞紫芝对科举制度的失望达到了极点。
在这种心境下,俞紫芝创作了这首《戏作》,通过对现实社会的辛辣讽刺,表达了他对科举制度的无奈和愤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