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松风

标题包含
松风
万壑摇苍烟,百滩度流水。 下有骑馿人,萧萧吹冻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万水千山中飘荡着青色的烟雾,百溪千滩上流过清凉的溪水。此时在山下有骑马的人儿,寒风呼啸而过让人耳朵瑟瑟发抖。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松风:风吹松树发出的声音。 2. 万壑:指许多山沟。壑,山沟、山谷。 3. 摇苍烟:形容烟雾在风中飘荡的景象。 4. 百滩:指众多河滩。 5. 流水:流动的河水。 6. 骑馿人:骑驴的人。这里可能指的是隐士或者普通人。 7. 萧萧:风声。 8. 吹冻耳:寒冷的北风吹过耳朵的感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松风的景象。首句“万壑摇苍烟”,形象地描绘了山谷中的松树在风中摇曳生姿的画面,同时透露出一股苍茫之气;次句“百滩度流水”则表达了溪水在山涧流淌的景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紧接着,诗人写道:“下有骑馿人,萧萧吹冻耳。”在这静谧的自然景色中,出现了骑驴的人物,打破了原有的寂静。这一人物的出现让画面更加生动,同时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句中的“萧萧吹冻耳”,既表现了寒风凛冽的环境,也暗示了骑驴人在如此寒冷的环境中依然能欣赏美景的坚韧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松风》是唐代诗人俞紫芝的一首古体诗,根据相关资料,这首诗大概创作于公元745年左右。在那个时候,俞紫芝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 当时的大唐王朝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后,已经逐渐走向衰落。皇帝沉溺于声色犬马,朝廷内部党派纷争不断,整个社会风气变得腐败堕落。与此同时,各地藩镇割据的局面也日益严重,边境战事频繁,民众疾苦日深。在这种背景下,俞紫芝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深感忧虑和痛心。 《松风》这首诗正是俞紫芝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他以松树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担忧。全诗通过对松树的描绘,展现了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