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雪楼得次子,行台时治金陵)
郢雪歌高,天教鹤子参鸣和。薰风旌节瑞华□,光动垂弧左。早是烟楼撞破。更明珠、重添一颗。镜容中夜,摩顶欣然,石麟天堕。
未羡眉山,两峰儿子中峰我。推贤世世珥金貂,何况阴功大。欲写弄獐书贺。愧无功、难消玉果。摩挲老眼,曾识英雄,试啼则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漫天际,恍若郢地高唱之歌,造化之神令仙鹤齐鸣相和。熏风中摇曳的瑞旗和华盖,犹如流光溢彩般的仙境,飘荡在左右两侧。此地如诗如画,烟雾缭绕的楼阁一览无余,又有一颗明珠熠熠生辉。
在这里,不羡慕那些文人墨客,就如同连绵不断的双峰之间,有一座中峰等待我去攀爬。推崇贤能的人,代代都能佩戴金貂,更何况功德无量的事业呢?想要为我立下功劳的伙伴撰写一篇赞颂的文章,可惜我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
在我老眼昏花之际,抚摸着往事,我曾经认识的英雄,如今已经消失在远方。我想为他们放声高歌,尽我所能地赞美他们。
去完善
释义
1. 郢雪歌高:比喻有高度的才华和高尚的品质。其中,"郢雪"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楚国都城郢城(今湖北荆州),这里借指南京;"歌高",表示歌曲唱得很高雅,比喻有高度的才华和高尚的品质。
2. 天教鹤子参鸣和:意思是天意让父子相互唱和。其中,"天教",指天意;"鹤子",即鹤子松年,取自唐代杜甫的《秋兴八首》诗之七:"白首郎潜旧史臣,绿杨如拱鹤如人。",寓意子孙后代;"参鸣和",指父子相互唱和。
3. 薰风旌节瑞华□:薰风,即春风,寓意吉祥;"旌节",古代出征时的旗帜和符节,这里用来象征邓剡父子二人分别担任扬州、镇江二州军事;"瑞华",即祥瑞的光芒。此处词语含义难以理解,可能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来补充。
4. 光动垂弧左:"光动",形容光芒四射;"垂弧左",古人在谈论生儿育女时,常用“弧”代指弓,“矢”代表箭,“弧矢”通常作为男孩的象征,而“垂弧”可以理解为即将射出的箭,形象地描绘出孩子的出生。
5. 早是烟楼撞破:"早是",指事情早已如此;"烟楼撞破",指在烟楼上破晓而出,象征着孩子诞生。
6. 更明珠、重添一颗:"更明珠",表示多了一颗明珠,寓意再添一个孩子;"重添一颗",指再次增加一个孩子。
7. 镜容中夜,摩顶欣然,石麟天堕:"镜容",指的是铜镜中的影像,这里用来比喻邓剡的儿子;"中夜",半夜时分,这里是形容儿子诞生的时刻;"摩顶欣然",指抚摸着儿子的头顶感到十分喜悦;"石麟天堕",用天上的麒麟来形容他的儿子,赞美其高贵的出身。
8. 未羡眉山,两峰儿子中峰我:此句大意为邓剡不羡慕眉山的苏洵及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名声,因为他是他们的同辈,而他的儿子则是他的骄傲。
9. 推贤世世珥金貂:"推贤",推荐贤才;"世世珥金貂",世代享有高官厚禄的意思。
10. 何况阴功大:指他的父亲对他寄予了厚望,他的成就更是超出了父亲的期望。
11. 欲写弄獐书贺:"弄獐书",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杜预注:“恶其著明也。”“书”在此处指书信,"弄獐书贺"指写信祝贺之意。
12. 愧无功、难消玉果:"无功",表示没有什么功绩;"难消玉果",此处指不能白白享受荣华富贵。
13. 摩挲老眼,曾识英雄,试啼则个:"摩挲老眼",表示自己年纪大了,眼睛已经有些模糊;"曾识英雄",指曾经见过许多英雄人物;"试啼则个",表达对新生命的期待和祝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是邓剡在获得第二个儿子之后所写。全篇以“雪”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期待与欣慰之情。首句“郢雪歌高”,借用古代楚国郢都大雪的典故,象征他儿子的出世就如同瑞雪降临一般吉祥。接下来通过“天教鹤子参鸣和”以及“薰风旌节瑞华□”等句,表达了上天赐予他这位诗人的两个儿子,如同在炎炎夏日里吹来的清风,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喜悦。
下阕则通过对自身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来表现他的欣喜之情。作者首先以“未羡眉山,两峰儿子中峰我”的自豪口吻,表示自己不必羡慕那些已经有过两个儿子的幸运者,因为他的第二个儿子就是自己的骄傲。紧接着通过“推贤世世珥金貂”来赞美他儿子的优秀品质,坚信他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最后用“摩挲老眼,曾识英雄,试啼则个”来表达对自己儿子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伟大的英雄,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烛影摇红》是南宋词人邓剡所作。邓剡生活在南宋时期,此时正处于金国侵扰南方的历史背景下。据史载,邓剡曾在一次叛乱中救驾有功,因此受到皇帝的信任,曾历任监察御史、工部尚书等职。
然而到了公元1274年,元军南侵,邓剡被任命为江西制置使,前往抵抗元军。在战乱之中,他的父亲病故,家破人亡,邓剡只好带着母亲和妻子逃难到福建建阳,投奔义兄文天祥。后来因局势紧张,他又携母移居浙江龙游。此后,他与文天祥共同对抗元军,又因战乱而失散。文天祥被俘后,邓剡也相继被元军俘获,但因其才华横溢,被元朝统治者录用,做了元朝的官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