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文文山画像赞

标题包含
文文山画像赞
目煌煌兮疏星晓寒,气英英兮晴雷殷山。 头碎柱而璧完,血化碧而心丹。 呜呼,谁谓斯人不在世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明亮繁星闪烁中感受拂晓时的寒冷,在英气蓬勃中迎接晴天的隆隆雷声。 即使头颅破碎,石柱仍然完好无损;虽然鲜血化为碧玉,红心依然坚定如初。 唉,谁说这样的人物已经消失在世间?
去完善
释义
《文文山画像赞》是邓剡为南宋抗金英雄文天祥所作的一首诗。其中词语注解如下: 1. 文文山:即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南朝文学家,抗金名将。 2. 邓剡:南宋爱国诗人,与文天祥为至交好友。 3. 目煌煌: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4. 疏星晓寒:描绘了清晨时分天空中稀疏的星星以及寒冷的天气景象。 5. 气英英:描述了一种英勇气概。 6. 晴雷殷山:表示晴天时山林中的雷声震撼人心。 7. 头碎柱:指夏朝忠臣关羽为救楚国忠臣黄歇,用头颅撞破柱子被捕。此处以头碎柱比喻文天祥为了国家大义英勇就义。 8. 璧完:意思是玉璧虽然破裂但仍然完整无缺,寓意文天祥的精神即使身死也仍然永恒。 9. 血化碧:出自唐朝传奇小说《墨池记》,原文讲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以血化碧来形容文天祥忠诚正义的精神。 10. 心丹:指坚守信仰,如赤诚之心,强调文天祥坚定不移的意志。 11. 呜呼:表示感叹,也可译为“啊”或“唉”。 12. 谁谓斯人不在世间:表示虽然文天祥已经离世,但他的精神却永留人间。
去完善
赏析
《文文山画像赞》是邓剡为南宋抗金英雄文天祥所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文天祥眼神的描绘,表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品质。邓剡通过赞美文天祥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 首句“目煌煌兮疏星晓寒”,描述了文天祥目光如炬,犹如繁星闪烁在寒冷的清晨。这句诗传达了文天祥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坚定信念的形象。 第二句“气英英兮晴雷殷山”,表达了文天祥英勇无畏的精神,如同晴天霹雳震撼群山。这句诗展现了文天祥在抗金斗争中的英勇形象。 第三句“头碎柱而璧完”,意指文天祥在面临酷刑时,坚守信仰,视死如归。这句诗赞扬了文天祥在生死面前展现出的人格力量。 最后一句“血化碧而心丹”,寓意文天祥用鲜血染红了祖国的大地,用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这句诗传达了文天祥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伟大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文文山画像赞》是南宋词人邓剡在宋元交替之际为纪念文天祥所作的赞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76年左右,正值蒙古帝国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邓剡与文天祥共同参加了南宋的抗元斗争。邓剡曾任文天祥的参军,两人在共同抵抗蒙古入侵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随着战局的恶化,南宋朝廷被迫迁都广东潮州,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肩负起保卫国家重任。在战乱中,邓剡不幸被俘,而文天祥则在孤军奋战后于1283年被元朝杀害。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邓剡身处敌营,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文天祥的敬仰和怀念之情。邓剡通过回顾文天祥的生平和英勇事迹,赞颂了他在国家危亡之际所展现出的民族气节和高尚品质。同时,邓剡还通过对文天祥画像的赞美,表达了对其忠诚、勇敢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