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木兰花慢·步凉颸绿野

标题包含
木兰花慢·步凉颸绿野
步凉颸绿野,□锺鼓、□园林。有骑竹更生,扶藜未老,歌舞堂阴。金鞭半横玉带,烨神人、风度五云深。大耐自应鹤骨,活人总是天心。寿蒲香晚尚堪斟。梧竹对潇森。早问道燕城,衣裁绣衮,台筑黄金。天瓢正消几滴,化中原、焦土作甘霖。却伴赤松未晚,碧桃花下横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漫步在凉爽的微风中的绿色原野,耳边回荡着钟声和鼓声,四周环绕着美丽的园林。有骑着竹子的少年,手拄着藜杖的老者,他们在歌舞声中聚集在堂前。金色的马鞭与白玉的腰带交相辉映,犹如神仙般的人物从五云深处款款走来。最大的忍耐自然可以修炼成仙,救死扶伤总是上天的意愿。长寿的蒲草散发着香气,晚风轻轻吹拂,让人感觉舒适宜人。靠近潇潇竹林,聆听风吹过梧桐树的声音。早些时候听说燕城一带的人们,他们的衣着华丽,楼阁富丽堂皇。天上甘甜的雨水正在洒落,希望能滋润中原的大地,使其摆脱焦土的命运。此后,我将陪伴赤松子度过余生,在碧桃花下弹奏古琴,享受人生的宁静与美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凉颸:凉爽的微风。 2. 绿野:绿色的田野。 3. 骑竹:指儿童。 4. 扶藜:手扶藜杖的老人。 5. 金鞭:马鞭,借指骑马的人。 6. 玉带:古代官员的腰带,象征官职。 7. 神人:指道教中的神仙。 8. 五云:五色祥云,象征吉祥。 9. 大耐:即“奈大”,意为忍耐。 10. 鹤骨:形容修道者清瘦的形象。 11. 活人:使他人得以生存,这里指道家的济世救民思想。 12. 天心:天意,天命。 13. 寿蒲:长寿的象征。 14. 梧竹:梧桐和竹子,喻指高雅的品质。 15. 潇森:形容草木繁茂的样子。 16. 燕城:今北京一带。 17. 绣衮:华丽的礼服。 18. 天瓢:天空中的云朵。 19. 焦土:干旱的土地。 20. 甘霖:及时雨。 21. 赤松:传说中的仙人,这里指道士。 22. 碧桃花:桃树的一种,花呈粉红色。 23. 横琴:弹奏古琴。
去完善
赏析
《木兰花慢·步凉颸绿野》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和理想人生的词章。在词中,作者以清凉的微风、绿色的田野为背景,展现了一幅美好的乡村画卷。同时,通过对人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词的开头通过“步凉颸绿野”的形象描述,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清新宜人的环境。其中,“步凉颸”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凉爽的风中漫步的场景,而“绿野”则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紧接着,作者用“□锺鼓、□园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些留白的手法,使得读者能够在想象中填充这些空白,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境。 接下来,作者通过“有骑竹更生,扶藜未老,歌舞堂阴”来描述一群乐观向上的人们。其中,“骑竹更生”和“扶藜未老”分别表达了人们对青春活力的追求和对生活态度的坚定。而在“歌舞堂阴”中,作者则以舞蹈和音乐作为载体,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赞美。 在词的下阙,作者通过描绘一系列美好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理想人生的美好。例如,“寿蒲香晚尚堪斟。梧竹对潇森”中的“寿蒲香晚”和“梧竹对潇森”,分别表达了作者对长寿的追求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此外,作者还通过“早问道燕城,衣裁绣衮,台筑黄金”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燕城”是北宋都城汴京的别称,象征着繁华的城市生活;而“绣衮”和“黄金台”则分别代表了华丽的服饰和高贵的地位。 最后,作者通过“天瓢正消几滴,化中原、焦土作甘霖”和“却伴赤松未晚,碧桃花下横琴”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里,“天瓢正消几滴”寓意着自然的恩赐,而“化中原、焦土作甘霖”则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在“却伴赤松未晚,碧桃花下横琴”中,作者则以“赤松”和“碧桃花”作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步凉颸绿野》是南宋词人邓剡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年代不详。邓剡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与文天祥、刘辰翁等相交甚好。他曾任礼部尚书,后因南宋灭亡而隐居。 在邓剡生活的时代,南宋已经走向衰落,蒙古铁骑逐渐南下,对南宋形成巨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邓剡以词为武器,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切。他的词作往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家国情怀,被誉为“南宋最后一位词人”。 在这首《木兰花慢·步凉颸绿野》中,邓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然而,这种向往并非完全逃避现实,而是在对现实的深深忧虑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词中的“步凉颸绿野”,表达了词人在炎热夏日中寻找清凉的渴望,也隐含着他对动荡时局的无奈与叹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