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
夜起诗翁吟骨健,雪寒梅瘦月初生。
谁教霜月闲描画,景物和人成五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夜醒来,诗人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在月色之下显得更添风骨。
寒冷的雪花飘落,使得梅花更显傲骨,而新月也在此刻悄悄升起。
有谁能够教会月亮和霜花在不经意间描绘出这般景象,人与景相互映衬,构成了这幅清丽的画卷。
去完善
释义
1. 跋:题跋,是指写在书籍、碑帖等作品正文后面的短文,用以评介作者的学术成就、艺术风格或强调自己的创作意图等。
2. 刘敏叔:是南宋画家刘敏之的别号,以擅长描绘文人墨客的形象而著名。
3. 杨诚斋:即杨万里,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字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4. 探梅:指的是欣赏梅花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赏梅之旅。
5. 吟骨健:这里吟骨指的是作诗的风骨,健则表示它的健壮和高超。
6. 雪寒梅瘦:形容在寒冷的雪天里,梅花依然美丽芬芳。
7. 月初生:指月亮刚刚升起,月色朦胧之时。
8. 谁教霜月闲描画:这是说,是谁让冷月的光辉与梅花的霜雪相互映照?
9. 五清:指的是景象、人物、梅、月、霜五种元素共同构成一种高雅清洁的画面。
去完善
赏析
《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寒梅瘦的冬日景象,通过对景物的细致刻画,展现出了诗人邓剡对刘敏叔画作的赞赏以及对杨诚斋先生的敬仰之情。首句“夜起诗翁吟骨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以坚定的意志在寒冷的夜晚进行创作,表现出诗人的才情与毅力。次句“雪寒梅瘦月初生”,通过对雪、梅和月亮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清冷艳的氛围,进一步突显了诗人的高洁品格。
第三句“谁教霜月闲描画”,用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画作的赞美,同时暗示出画家刘敏叔的技艺高超。尾句“景物和人成五清”,则是对画作中景物与人物关系的概括,强调了画面中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的喜爱和对画家的钦佩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邓剡的《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作于南宋末年,是邓剡为纪念他的挚友杨万里而创作的题画诗。邓剡在南宋时期曾任官职,后因抗元失败而被俘,流放岭南多年。在这期间,他与著名诗人杨万里结为好友,共同度过了艰难的流放岁月。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宋末元初,这一时期的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北方领土被金人侵占,南方则面临蒙古人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邓剡与杨万里等人坚守民族气节,坚决抵抗外敌侵略。他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同为国家的安危担忧。
邓剡在诗中表达了对杨万里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们之间深厚友谊的怀念。他通过对画中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杨万里在探梅时的优雅风度和高尚品格。同时,邓剡还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他们两人不畏艰难、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