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龙山钟

标题包含
题龙山钟
丰山背后钟,霜月平原定。 夜半响鲸音,隐隐天地应。 山灵鹤梦醒,独听还独咏。 萧萧蓬蒿中,收入杜陵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在丰山的背面有钟声响起,霜月和原野似乎都平静下来。半夜时分,响起了鲸鱼般的巨大声音,这声音隐隐回荡在天地的各个角落。山野的神灵似乎从梦境中被唤醒,独自聆听并独自低吟。萧瑟的蓬蒿丛中,那声音似乎又进入到了杜甫走过的道路里。
去完善
释义
1. 丰山:地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郊,又名庐山。这里代指作者所处的龙山所在之地。 2. 钟:指的是寺庙里的钟声。 3. 霜月:即秋天的月亮。 4. 夜半响鲸音:形容钟声的宏大与深远,如鲸鱼在海洋中的叫声。 5. 山灵:山神。 6. 鹤梦醒:形容听到钟声后从沉睡中醒来。 7. 杜陵径:唐代诗人杜甫的别号是“杜陵布衣”,这里用来比喻隐逸之处。
去完善
赏析
《题龙山钟》是南宋诗人邓剡的一首描绘钟声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龙山钟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丰山背后钟,霜月平原定”,诗人以“丰山背后钟”为引子,展示了龙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霜月平原定”则描绘了霜月之下的平原景象,给人以宁静之感。 颔联“夜半响鲸音,隐隐天地应”,诗人用“响鲸音”来形容钟声的响亮,同时通过“隐隐天地应”表现出钟声在天地间的传播与共鸣。 颈联“山灵鹤梦醒,独听还独咏”,诗人借“山灵鹤梦醒”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在深夜独自倾听、吟咏这一场景。 尾联“萧萧蓬蒿中,收入杜陵径”,诗人以“萧萧蓬蒿中”描绘出田野乡村的景象,并以“收入杜陵径”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杜甫田园诗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和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龙山钟》是南宋诗人邓剡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龙山的壮丽景色和山寺的古老钟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公元1275年,元军攻破临安(今杭州),南宋朝廷灭亡。邓剡作为南宋官员,被俘至北方。他在北上的途中,经过了龙山,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题龙山钟》。 当时,南宋正处于灭亡的边缘,国家动荡,百姓流离失所。邓剡作为一名忠诚的官员,亲眼目睹了这一惨状,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这首诗歌,既是对山河破碎的悲痛,也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在邓剡所处的时代,中国正处于元朝的统治之下。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分等制度,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实行严格的统治。这种政治背景下,邓剡等南宋遗民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新朝的不满之情更加深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