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杨教之齐安任)
笑平生、布帆无恙,堂堂稳送君去。江声悲壮崖殷血,曾是英雄行处。今亦古。甚一点东风,天不周郎怀。城幡夜坚。几铜爵春残,战沙秋冷,华发遽如许。
东坡老,千载风流赋。余音不绝如缕。临皋一笑三生梦,还认岷峨乡语。挥玉尘,尽不碍灯前,痛饮檐花雨。雪堂在否。管驾鹤归来,为君细赏,蝴蝶上阶句。|<‘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黄州朱教授载诗也,坡公深赏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笑得这么开心,旅途一切平安,稳妥地将你送至目的地。江边传来的声音悲壮,山崖上的鲜血,这是曾经的英雄走过的地方。如今已经变成历史的古迹。一丝春风吹过,没有完全覆盖住英雄的豪情壮志。旗帜飘扬的夜晚,多少次高举酒杯欢庆胜利,在战场上秋天的寒冷中体验到人生的残酷,黑发瞬间变白。
苏轼老先生的风流韵事流传千古,他的声音如同不断延续的丝线。在临皋一笑间回顾过去的三生如梦,那熟悉的声音宛如回到了家乡。挥洒着如玉般的墨迹,尽情地在大雨中痛饮。他所在的雪堂是否还存在?如果那位驾鹤的神仙回来,他会为你详细描绘出那美丽的景象,就像那些翩翩起舞的蝴蝶爬上台阶。
去完善
释义
1. "笑平生":诗人以“笑”开篇,表达了心态的豁达。
2. "布帆无恙":化用古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之意,比喻行程平安顺利。
3. "江声悲壮崖殷血":描述长江水流湍急的声音犹如英雄悲歌,暗含当年战争的血腥场面。
4. "曾是英雄行处":暗示此处曾经有英雄人物战斗过的地方。
5. "今亦古":表示现在的情况如同古代的历史一样。
6. "甚一点东风":寓意春风不能周郎全,意指大势已去。
7. "天不周郎怀":感叹天意弄人,英雄无法抵挡时光流逝。
8. "城幡夜坚":指城楼上旗帜在夜晚显得更为坚固。
9. "几铜爵春残":描述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
10. "战沙秋冷":描绘秋天战场上萧瑟的气氛。
11. "华发遽如许":表达迅速变白的头发,感叹年华逝去。
12. "东坡老":提到苏轼被贬谪到黄州的事情。
13. "千载风流赋":赞美苏轼留传千古的风流才情。
14. "临皋一笑三生梦":借用苏轼在临皋所作的诗《临江仙·夜归临皋》中的意境。
15. "还认岷峨乡语":意为尽管苏轼流寓他乡,仍眷恋着故乡岷峨(四川眉山)。
16. "挥玉尘":形容苏轼豪放不羁的形象。
17. "痛饮檐花雨":表达对苏轼畅饮欢聚的怀念之情。
18. "雪堂在否":提及苏轼曾建的雪堂,以示怀念。
19. "管驾鹤归来":期望苏轼的英灵能够归来。
20. "为君细赏":表达对苏轼风华才情的敬仰。
21. "蝴蝶上阶句":引用苏轼《吉祥寺赏牡丹》诗句"花开时节雨连风,未见蛮笺出守宫。三百年来夸绝艳,天教拣退作花风。窗含远色通书幌,日泛晴光拥座红。我爱东坡胜西子,流芳百代为谁雄。" 和黄州朱教授的"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与敬仰。
去完善
赏析
邓剡的《摸鱼儿·杨教之齐安任》以豪放、悲壮的笔触描绘了苏轼前往黄州的情境。本词中,作者借咏史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起首处“笑平生、布帆无恙,堂堂稳送君去”点明主旨,表达出苏轼离开京城时淡定自若的心态。紧接着“江声悲壮崖殷血,曾是英雄行处。今亦古。”描述出黄州江边的壮烈景象,这里曾是古代英雄的必经之地,如今英雄已逝,成为历史的陈迹。
下片则侧重叙述苏轼的风流才情。作者提到苏轼的遗音不灭,且将他视为千古风流人物。"临皋一笑三生梦,还认岷峨乡语"将苏轼面对困境时的豁达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挥玉尘,尽不碍灯前,痛饮檐花雨。雪堂在否。”勾画出苏轼借酒浇愁的情景,颇有几分英雄末路之感。
结尾部分作者笔锋一转,提及苏轼与黄州朱教授的交情,以及苏轼曾高度评价的一首蝴蝶上阶的诗。邓剡通过此诗赞美苏轼的人生态度,同时也为其境遇感到悲哀。这首《摸鱼儿》不仅展现了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才情横溢,还传达出作者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世事的无常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摸鱼儿(杨教之齐安任)》是南宋诗人邓剡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年代不详。邓剡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曾任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等职。在宋元易代之际,他积极参与抗元斗争,后被俘至元都燕京,病逝于北地。
邓剡生活的时代,正值南宋末年,金兵南下,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在这个时期,邓剡与爱国将领杨教共同抵抗金兵,展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后来,杨教被任命为齐安知府,邓剡为了表达对好友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创作了这首《摸鱼儿》。
在这首词中,邓剡通过对杨教的赞美,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愤懑。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邓剡作为一个爱国文人的家国情怀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