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寂观
一迳两山合,迢迢入青空。
前横交剑流,后倚叠云屏。
平生三笑图,此日丹元庭。
双瀑隐如画,可玩不可听。
东瀑更飘洒,珠玑落青冥。
丹井久湮芜,蜕骨何由灵。
何年老鹤归,松桧语丁宁。
苦竹不肯笋,知此味甘馨。
秋深石坛冷,液液枕参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我将为您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一条山路穿越两座山峰,直入蔚蓝的天空。
前方横卧着像交剑一样的溪流,背后则是重叠的云朵屏障。
我平生的三大乐事之一就是今日在这丹元亭的美景之中。
双瀑若隐若现,美轮美奂,但无法用耳朵欣赏。
东边的那条瀑布更加飘逸,如珍珠般的水珠洒向天空。
丹井已被遗忘和荒废,其神奇的传说已无法追溯。
不知道哪年的老鹤归来,在松树和桧树之间轻声细语。
苦竹不会生竹笋,却能知其甘美可口。
秋天深处,石头祭坛寒冷,液液(一种草药)横卧在枕头边。
去完善
释义
1. 一迳两山合:径,小路;两山合,两座山连接在一起。
2. 迢迢入青空:迢迢,遥远的样子;青空,蔚蓝的天空。
3. 前横交剑流:前横,前方横向的溪流;交剑,交错在一起的溪水。
4. 后倚叠云屏:后倚,背靠;叠云屏,重叠的山峦如屏风般。
5. 平生三笑图:平生,一生;三笑图,佛教传说中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对谈时三次微笑的故事。
6. 此日丹元庭:丹元,道家炼丹之地;庭,庭院。
7. 双瀑隐如画:双瀑,两个瀑布;隐如,隐约如同。
8. 可玩不可听:玩,欣赏;听,聆听。
9. 东瀑更飘洒:东瀑,东方的瀑布;飘洒,形容水流动的姿态。
10. 珠玑落青冥:珠玑,比喻瀑布飞溅的水珠;青冥,天空。
11. 丹井久湮芜:丹井,炼丹的井;湮芜,被埋没荒废。
12. 蜕骨何由灵:蜕骨,传说中鹤羽化成仙人所遗留的骨殖;何由,因何、为什么;灵,灵异。
13. 何年老鹤归:老鹤,老年鹤鸟;归,归来。
14. 松桧语丁宁:松桧,松树和桧树;语丁宁,用语言相互叮咛。
15. 苦竹不肯笋:苦竹,一种竹子;不肯,不愿;笋,竹笋。
16. 知此味甘馨:知此,知道这味道;甘馨,甜美可口。
17. 秋深石坛冷:秋深,深秋时节;石坛,石头筑成的祭坛。
18. 液液枕参横:液液,液体流动的样子;枕,枕头;参横,天将亮时星星排列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简寂观》是南宋诗人邓剡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歌。在这首诗中,邓剡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简寂观一带的山水景色和人文风情。
首先,诗人在开篇便通过“一迳两山合,迢迢入青空”两句描绘出简寂观周边山势峻峭、峡谷深邃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远的氛围。接着,他以“前横交剑流,后倚叠云屏”来形容山谷间的流水与山峦,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关注人文景致。“平生三笑图,此日丹元庭”暗示了简寂观内的道家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道家的敬仰之情。紧接着,他用“双瀑隐如画,可玩不可听”强调瀑布景象的美丽壮观,并强调视觉体验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瀑布的美景。“东瀑更飘洒,珠玑落青冥”形象地描绘了瀑布从高处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高度赞赏。此外,他还通过“丹井久湮芜,蜕骨何由灵”来传达自己对于道家修炼的感慨,以及对道家文化的思考。
最后,诗人通过“何年老鹤归,松桧语丁宁。苦竹不肯笋,知此味甘馨。秋深石坛冷,液液枕参横”等句,表达了其对于简寂观一带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深深眷恋之情。整首诗在山水美景与人文风情之间取得了和谐的统一,展示了邓剡作为一名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简寂观》是南宋诗人邓剡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1278年,当时邓剡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奉命出使元军。在这次出使过程中,邓剡历经艰险,深感国家命运的脆弱,内心充满忧虑和感慨。
在这段时间里,邓剡目睹了南宋的衰落和元军的侵略,感受到了国家危亡的压力。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先是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后又因为战乱而被俘,成为了元朝的俘虏。这些经历使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也使他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在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元军不断进攻,南宋政权岌岌可危。邓剡作为南宋的一名官员,他深知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因此在这次出使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