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屋
鬻薪无价岭南归,尚有儿孙在翠微。
执树缚茆门户别,离离荆棘惹人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卖柴无法换取财富从岭南归来,家中仍有子孙在山间翠绿中生活。拿着树枝和茅草建造房屋,分隔开来的家门区域,到处都是繁茂的荆棘,容易勾住人的衣服。
去完善
释义
1. 樵:砍柴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2. 屋:诗人的居所。
3. 鬻薪:卖柴。
4. 价:价钱。
5. 岭南:地理区域名称,位于中国南部。
6. 归:回家。
7. 儿孙:儿子和孙子,这里泛指家人。
8. 翠微:青翠的山色。
9. 执树缚茆:用树枝和茅草搭建房屋。
10. 门户别:离开原来的住处,另觅新居。
11.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12. 荆棘:一种带刺的植物,这里比喻生活中的困扰和阻碍。
13. 惹人衣:扎到衣服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看见一位老者卖柴归来,身后跟着他的儿孙们在山林间嬉戏的场景。诗人用“鬻薪无价岭南归”表达了老人靠砍柴卖钱维持生计的辛劳。接下来的两句“尚有儿孙在翠微”展现了家庭的温暖和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接着诗人以“执树缚茆门户别,离离荆棘惹人衣”描绘了老人们辛苦劳作创造新家园的景象。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之美,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樵屋》是南宋高僧释普济的一首禅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于山林之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创作时间: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
人生际遇:释普济在年轻时就出家为僧,他游历四方,参禅问道,最后来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修行。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思考佛教教义,形成了自己的禅宗思想。他在国清寺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直到南宋灭亡,才离开这个青山绿水的寺庙。
时代背景:这一时期的南宋政权内部矛盾重重,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与此同时,禅宗佛教在江南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许多僧人选择隐居山林,逃避世俗纷争,寻求内心的宁静。释普济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了这首《樵屋》,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